火炬传递港澳名流齐聚,李嘉诚家族却意外缺席! 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就在火炬传递刚刚落下帷幕,长江集团中心的突发事件又把李嘉诚家族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男子在写字楼门口泼红油漆,还大喊要见李嘉诚本人,跟保安发生冲突,最后被警察带走。 这事一出来,香港的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立马炸了锅。 很多人议论这个男子的动机,有说和房子有关,有说是个人情绪问题。 其实在许多香港人的心里,李嘉诚家族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产大佬”,而是成了社会情绪的一个出口。 大家遇到生活不顺、房价太高、压力太大时,总会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这些大企业。 尤其是李嘉诚家族这样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企业,更是无形中背负了许多社会期望和压力。 要说李嘉诚家族在香港的地位,那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从上世纪到现在,李嘉诚本人和他的两个儿子,一直都是香港经济的风向标。 可这几年,形势确实变了。 2018年李嘉诚家族出售部分港口和地产资产的事,虽然当时说是正常的全球化战略调整,但在香港社会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有人说是撤资、有人说是转型,也有人说是顺应时代潮流。 李嘉诚家族多次出来解释,强调在香港的投资一直没停过,公益慈善同样做得不少。 可香港社会的情绪是很复杂的,尤其是经历了社会风波、经济压力之后,大家对老牌家族的期待就更高了。 说到底,市民希望看到这些龙头企业在关键时刻能多为社会出力、发挥表率作用。 今年的全运会火炬传递,正好是在大湾区一体化的关键阶段,香港各界都很重视。 各大家族积极响应,派代表参加,媒体也把这当成展示团结、共融的绝佳机会。 偏偏李嘉诚家族这次没有出面,外界难免觉得有点“冷场”。 其实,这种场合对于李家来说,是进是退都很难。 站出来,可能有人会觉得他们想刷存在感;不站出来,又容易被解读为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 可以说,李嘉诚家族这几年在公开活动上一直很谨慎,尤其是遇到敏感议题,总是选择低调处理。 既不主动发声,也不参与过多社会讨论。 这种风格其实很符合他们一贯的老派经营哲学——少说多做,不求高调,只求稳妥。 李嘉诚家族虽然一直在做公益,出钱出力,但在许多市民眼中,这种“隐形的帮助”远不如一声公开的表态来得直接。 尤其是在各种社会大事件、民生问题面前,市民天然希望这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能发声,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鼓励或者支持,也足以带动社会情绪。 从全运会火炬传递的缺席,到写字楼门口的突发事件,其实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大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李嘉诚家族是香港的骄傲,是市民心目中永远的标杆。 现在,大家希望企业家能更多地和市民打成一片,理解大家的真实需求。 李嘉诚家族的低调、谨慎,其实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但香港社会现在更看重情感共鸣,希望企业家能多表达、多沟通。 这种差距,其实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实话,李嘉诚家族无论怎么做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他们继续低调,外界会觉得他们疏远;如果高调参与,又可能被指责为作秀。 在复杂的社会情绪面前,选择哪条路都需要很大勇气和智慧。 李嘉诚家族在公益、经济等领域持续投入,贡献不可否认,但如何与社会主流拉近距离,或许才是他们未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毕竟,香港社会对企业家的期待已经变了,大家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情感上的共鸣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两天李嘉诚家族在香港的处境,其实就是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他们依然是香港的商业巨头,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新期待。 从全运会火炬传递的缺席,到长江中心的突发事件,背后都是社会情绪和期待的真实反映。 未来,李嘉诚家族怎么平衡低调与担当、如何让自己和市民走得更近,这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 对于香港来说,只有企业家和普通人携手前行,社会才会更有温度、更有希望。 这种变化需要时间,更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努力。 参考:火炬传递港澳名流齐聚,李嘉诚家族却意外缺席!——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