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 月 3 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 1 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 2022 年 4 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这事儿看着是能源协议的终止,实则是一场持续三年的信任崩塌,核心问题很明确:把能源当政治筹码,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份协议可不是临时拼凑的合作,从1972年就生效了,算到现在整整52年,曾经是邻国互利共赢的典范。当年苏联和芬兰约定,俄罗斯境内的水电站拦了武奥克萨河的水,影响了下游芬兰水电站的发电量,所以俄方用免费供电的方式补偿,这一补就是半个多世纪,芬兰相当于捧着一份稳定的“能源福利”过了几十年。 转折点出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跟着欧盟对俄实施制裁,4月就单方面宣布不再买俄电。当时芬兰电网公司嘴硬说电力充足,不受影响,可现实很快打了脸。没了低价俄电的支撑,芬兰电价一路飙升,普通家庭冬天取暖的电费直接翻倍,不少中小企业因为能源成本太高,要么缩减生产,要么干脆倒闭。更关键的是,芬兰这一行为,直接打破了52年来两国合作的基础——协议能存续这么久,靠的就是双方互相履约,现在一方先撕毁约定,另一方自然没有义务继续让利。 芬兰敢这么做,背后离不开加入北约的政治考量。作为曾经的中立国,它不顾俄罗斯的多次警告,执意加入北约阵营,还允许北约在其领土部署军事力量。俄罗斯官员早就说得很明白,芬兰加入北约那天起,两国就不再是“好朋友”,而是走向了对抗。能源合作从来都和地缘政治紧密绑定,芬兰一边要在军事上站队反俄,一边又想继续享受俄式能源福利,这种两头占的想法本就不切实际。 这场博弈里没有赢家,只有实实在在的双输。对芬兰来说,失去的不只是低价俄电,还有多年来稳定的贸易伙伴。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还是芬兰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在木材、矿产、物流等多个领域合作紧密,现在这些合作大多停摆,芬兰经济直接遭受重创。为了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芬兰只能花高价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成本是原来买俄气的4到6倍,这些额外支出最终都转嫁到了民众和企业身上。 俄罗斯这边,虽然守住了契约精神,却也失去了一个欧洲邻国市场。不过俄方早有准备,把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了亚洲,中国、印度等国的进口量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洲市场的损失。这次终止协议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国际合作都得建立在对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谁要是单方面破坏规则,就别指望对方继续妥协。 52年的合作说断就断,留下的教训足够深刻。能源从来都不该是政治博弈的工具,它关系到普通民众的冷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邻里之间,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一味地依附外部势力、破坏合作关系,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芬兰如今的处境,正是政治凌驾于经济理性的必然结果,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合作容易建,信任难重建,一旦破裂,再想修复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总理访华 俄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