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日本专家抛弃日本涌入中国,表面为了赚钱,实则另有目的?   2025年10月

红日观全局 2025-11-06 16:13:18

大批日本专家抛弃日本涌入中国,表面为了赚钱,实则另有目的?   2025年10月11日,福冈的秋风刚起,中国驻福冈总领馆却已热闹非凡。   一场名为“国际产学研杯”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在这里举行,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藤岛昭站上讲台,开口便引用《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位曾被誉为“光化学之父”的科学家,在台上讲的不是日本科技的辉煌,而是他对中国科研环境的认可和期待。   一句“享受科学的美”,让现场掌声雷动,却也引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日本专家,正从日本“流向”中国。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涌动的潮流。   根据中科院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8000名日本研究人员在中国工作,涵盖生物技术、基础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如果只看中科院系统,日本籍专家的占比已经高到引起日本媒体的持续关注。东京《每日新闻》甚至用了一个词:“出走潮”。   这场“出走”并不只是为了谋求更高的收入。真正的原因还得从科研体制说起。   在日本,科研经费的紧缩早已不是秘密。2021年,日本全国科研总投入仅为18.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就9000多亿元,连中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更让年轻科研人员头疼的,是那套“论资排辈”的文化。   40岁以下的大学教师占比,不足四分之一,机会少、晋升难,连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都公开批评日本科研“像一潭死水”。   而对比之下,中国这边的吸引力就明显得多。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突破3万亿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项目,不仅开出百万年薪,还配套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福利。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在中国能很快落地转化,不会被束之高阁。   藤岛昭就是个典型例子。2021年,他带团队加入上海理工大学,不但拿到了充足的实验资金,他的光催化材料也迅速在环保领域推广应用。   藤岛甚至在接受NHK采访时说:“在中国,我能看到科学变成现实的速度。”   这一点中村修二也有共鸣,这位蓝光LED的发明者,早在2009年就加入中国一家民营企业,至今仍对外称“中国学生的执行力和创新热情,是我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的。”   还有微纳机器人专家福田敏男,他早在2008年就落户北京理工大学,他说中国的实验室不仅设备先进,学生更是“拼命三郎”,实验一做就是通宵,成果也来得快。   当然,日本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他们也在不断改革,比如设立“超级研究所”,引入企业资金,提高青年研究员待遇。   但整体科研生态的转型,显然没那么快。而人才的流出,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旦形成趋势,就很难逆转。   这种现象,其实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日本经济新闻曾发文质问:“为何我们培养的人才,最后都去了中国?”   而《读卖新闻》则直接指出:“中国的科研体系,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除了人才流动,中日之间的科技合作也在同步升温。今年9月12日北京召开了中日大健康产业研讨会,主打肿瘤粒子治疗技术的跨境转化。   10月的“中日创新日”上,中日企业还共同发起了“产业生态投资基金”,聚焦AI、碳中和等热门领域。   两国科学家,不再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而是坐在一张图纸前,讨论下一代技术方案。   更有趣的是合作不再是单向的,中国也在派出自己的专家前往日本,今年5月在东京举行的“数字时代论坛”上,中国AI专家的演讲让日本工程师连连点头。   中国博士后项目也开始吸引日本年轻学者主动申请,寻找机会“反向留学”。   因此,当藤岛昭在福冈说出“科学要服务于人类福祉”时,现场并没有人觉得这是一句空话。   在中日关系时有波动的背景下,科学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合作的“第三空间”。   这股人才流动,并不是谁“挖”了谁的墙角,也不是对某一国的否定,而是全球化时代下的一种资源重组。   在一个科研成果越来越依赖跨国协作的今天,单打独斗早就行不通。科学家选择更有活力的平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科研人才的新磁场。”   这背后有资金、有政策,更有对科研价值的尊重。而日本,如果不能尽快修补科研生态的裂缝,恐怕还会有更多人才流向海外。   当然,这场流动并不意味着“你输我赢”。正如福冈大赛上多位专家所说,中日可以在科技上真正实现“互哺”:中国提供平台与市场,日本贡献经验与技术。   彼此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可以互补的合作伙伴。   从“人才流失”到“智慧循环”,关键在于能否跳出“零和思维”。合作不是“给了你我就少了”,而是“你强一点,我也能更强”。科学不是国界的附庸,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信息来源:   《2025年“国际产学研杯”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举办》——中国日报网

0 阅读:0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