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民进党被激怒了,痛批馆长造假。   台湾有个网红叫“馆长”,本名陈之汉

红日观全局 2025-11-06 17:13:21

笑不活了!民进党被激怒了,痛批馆长造假。   台湾有个网红叫“馆长”,本名陈之汉,身材魁梧,背景不简单,曾是海军陆战队中士,后来转战健身圈,粉丝接近200万。   在台湾网红圈里,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这回他火的原因可不是健身,而是“寻根”,而且地点还不在台湾,而是在福建漳州。   2025年11月3日,馆长第三次踏上大陆,这回是去帮台湾副领导人赖清德找祖籍地。地点锁定福建平和县心田村,族谱、地名、家支全都对上了,连当地赖氏宗亲会的秘书长赖瀚钟都被找来“对脸”。   结果这位赖秘书长和赖清德长得还真有点像,为了让网友更直观地看出来,馆长一激动,给人家戴了顶假发模拟赖清德的发型,结果绿营炸锅了。   民进党立委赖瑞隆第一时间跳出来,指责馆长“P图造假蹭流量”,绿营媒体也跟进,齐声指控这是假戏一场。   可要说指控力度,也就只敢围着那顶假发打转,怎么戴的、为啥戴、戴得像不像,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最关键的族谱匹配信息,全体绿营闭口不提,仿佛那几页纸根本不存在。   馆长这一行为其实并不突兀,他的立场转变早有迹象。从早年支持“抗中保台”到如今主动拥抱两岸交流,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2020年他遭遇枪击,事件处理结果让他对民进党彻底失望,2022年九合一选举后,他更是公开批评执政党治理无能。   后来税务被查、账号被限,他干脆不再遮掩立场,开始频频访陆,6月上海之行直播的高铁、地铁、城市面貌,吸引了大量粉丝围观。他在镜头前说:“我的祖国是中国。”那一刻,立场已经站稳了。   这回寻根事件的爆点,不在于假发,而在于绿营的反应。一个带着族谱、查着地名、对上人名的寻根过程,原本属于文化交流范畴,怎么一转眼就成了“政治造假”?   绿营的回应方式给出了答案。族谱,他们不敢碰。假发,他们抓着不放。这不是搞笑,是暴露了民进党在两岸关系议题上的最大软肋:血缘。   民进党执政以来一直在推行“去中国化”,从教育课纲到文化政策,目的就是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   但问题来了,血缘是写在族谱里的,祖先在哪不是靠喊口号决定的。这回馆长把族谱摆上桌面,赖清德祖籍地的名字、堂号、家支一一对上,绿营要是不否认,那“去中国化”的话术就难再圆。   可要是直接否认族谱,又很容易陷入事实错误,毕竟族谱是实物,是摆得上台面的证据。   所以绿营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安全”的攻击点:假发。毕竟好嘲讽、易操作,还能引导舆论方向。但这等于承认自己在关键问题上没话说。   更尴尬的是,馆长的粉丝大多是18至35岁的年轻人,这正是民进党最倚重的支持基础。   馆长跑大陆开直播、讲故事、晒高铁,传递的是他亲身体验后的认知,这种影响力,不是几个网军账号就能对冲的。民进党当然知道这点,所以更着急,也更激动。   这次事件也让人看到绿营处理异见者的老套路:先造舆论,再贴标签,最后查背景。这套逻辑馆长是见过的,早年被围攻、被查税、被封号,一样没少。   但他现在不怕,因为立场已经脱钩了。他说得再直接一点:“我已经不是你们那边的人了。”   而绿营这边,面对越来越多的“馆长式人物”,只能不断拉高防线,但越拉越虚。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的立场转变,更是信息战中的一次破口。   馆长用直播展示的大陆,和绿营宣传的“大陆落后”完全是两个版本。年轻人一旦看到了现实,就很难再回到舆论框架里。   从文化维度看,这场风波也不是偶然。台湾社会中,姓赖的人不在少数,祖籍福建的比例也很高。两岸血缘关系本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这次赖清德祖籍地被公开,不只是个人信息的曝光,更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绿营不愿面对这个现实,只能用“假发”遮住眼睛。   但遮得住一时,遮不住长久。这次事件之后,更多人开始关注“我祖籍在哪”“我和大陆有没有联系”。   文化认同不是靠政策切断的,而是靠事实连接的。馆长只是把事实摆出来,谁愿意看,那是个人选择。   这场闹剧的真正看点,不是馆长有没有戴假发,而是绿营为什么只敢骂假发。核心证据不敢碰,是因为一碰就塌。   而这背后,正是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困境:既要维持“台湾主体性”的叙述,又无法否认历史上的“同根同源”。这种张力,在每一次交流事件中都会被放大。   馆长这次寻根,没用什么政治语言,也没喊什么统一口号。他只是翻了族谱、走了村子、讲了故事。   但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文化行为,却击中了民进党最不愿面对的问题。反应越激烈,越说明问题越真实。   信息来源: 《“不孝之人罪逆天”!台网红“馆长”帮赖清德寻根,宗亲喊话》——海峡导报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