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默了 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这些年巴西大豆能在中国市场横着走,本就是踩中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窗口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一爆发,中国直接按下了美国大豆的“暂停键”,当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就从2017年的3258万吨暴跌到1664万吨,降幅近五成。 巴西瞅准这个窗口期立马补位,对华出口量从5093万吨飙升到6608万吨,一下抢占了75.1%的中国市场份额,算是踩着美国的肩膀尝到了甜头。 这之后巴西的日子简直顺风顺水,2024年一年就给中国送了7465万吨大豆,占中国1.05亿吨总进口量的71.1%,到2025年9月更夸张,中国进口大豆里85%都来自巴西,个别月份甚至冲到93%,几乎把中国市场当成了自家后花园。 手里的订单一多,巴西大豆商的心态就飘了,觉得中国离了他们的大豆就玩不转,开始盘算着“坐地起价”。 原本580美元一吨的大豆,硬生生涨到了650美元,涨幅快12%,比美国大豆足足贵了66美元一吨,溢价幅度创下近四年最高纪录,住友商事的数据显示,10月上旬的溢价金都飙到了一蒲式耳270美分,简直是把“宰客”写在了脸上。 他们大概忘了,中国可是占全球大豆进口量60%以上的“超级买家”,手握绝对的议价权,从来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巴西这边刚涨价,中国压榨企业就扛不住了——每吨加工成本多了750元,加工一吨就得亏损200多块钱。 近百家油厂干脆集体暂停了12月和明年1月的巴西订单,一下就卡掉了800万吨生意。 厉害的是中国买家转身就给了阿根廷130万吨订单,这可是平时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阿根廷大豆报价只比芝加哥期货合约溢价2美元,用它压榨每吨能赚200元,比买巴西大豆划算太多。 阿根廷能截胡,其实是巴西自己给了机会。南美收获季快结束时,巴西卖家已经卖掉四分之三库存,剩下的却死死捂在手里,等着中美摩擦再发酵炒高价。 可他们没算到,阿根廷突然宣布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税从26%降到0,瞬间具备了价格优势。 而且荷兰合作银行早警告过,美国大豆加上关税和运费后价格快追上巴西了,这溢价根本涨不动,但巴西卖家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囤货。 这场景其实早在美国身上演过一遍。2018年美国仗着垄断地位搞加税,结果七年下来对华大豆出口比2017年同期减少11.2亿美元,降幅33.97%,直接丢了60%的对华份额,如今巴西完美复刻了这波操作。 要知道巴西大豆出口总量里中国占了大头,2025年他们原本预计全年对华出口能冲1.1亿吨创纪录,结果订单说飞就飞。 现在巴西港口堆着卖不出去的大豆,每天的滞港费跟烧钱一样,之前还喊着“垄断市场”的大豆商,这下连行业协会都没了声音。 中国的采购策略早就升级成“巴西主导、多国补充”,1-7月买巴西4226万吨的同时,也没断了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巴西本可以借着中资修的港口、铁路稳赚长期钱,毕竟隆平巴西这样的中资公司还在帮他们搞种子研发提升产能,结果非要赚短期快钱。 现在阿根廷借着政策红利接走订单,美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巴西大豆商怕是终于明白,中国这个“衣食父母”可不会惯着贪心的毛病,这沉默里藏的全是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