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却没有人知道上古四大美女 咱现在熟知的西施、王昭君、

云景史实记 2025-11-07 10:23:13

中国人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却没有人知道上古四大美女 咱现在熟知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实不是一开始就凑成 “四大” 的,直到清代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才把这四人明确放在一起,后来晚清的《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一出来,才算把这说法彻底定了下来。 关键是这四位的故事太 “接地气”,还都和天大的事儿绑在一起。西施凭着美貌帮越国灭了吴国,王昭君出塞换了汉匈几十年太平,貂蝉用连环计挑动董卓吕布反目,杨玉环的命运跟着安史之乱沉浮,哪一个不是牵连着王朝兴衰? 更别说历代文人还一个劲儿地给她们 “添彩”。李白写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白居易写《长恨歌》把杨贵妃的故事唱成千古绝唱,就连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年画里,这四位的形象也是常客。 到了现在更了不得,2016 年有专门的《四大美人》系列电影,2024 年玉雕大师赵永耀做的四大美女玉雕还拿了金奖,香港中乐团都专门开了主题音乐会。 这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眼前晃,想不知道都难。就拿咱们身边说,公园里的老年合唱团唱《昭君出塞》,小区里的评书摊讲貂蝉拜月,这些都是刻在生活里的记忆,哪用得着特意去记? 再看那 “上古四大美女”,别说家喻户晓了,连个统一的说法都没有。 有人说该有嫦娥,她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传说里美貌非凡,可关于她的身份还吵不清,一会儿说她是常仪的女儿,一会儿又和皇娥、常羲搅在一起,连是不是同一个人都没定论。 还有人提女娲、嫘祖,可女娲的名声是靠补天造人传下来的,没人重点说她的 “美”;嫘祖教人种桑养蚕,大家记得的是她的功劳,不是容貌。 根本没有像古代四大美女那样,有个公认的 “四人组”,连名字都凑不齐,怎么可能传开? 最关键的是,上古的故事太 “飘”,不接地气。那会儿连文字都没有,全靠口耳相传,传着传着就变样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倒是有人知道,可除了 “偷吃不死药奔月” 这一句,她还有啥具体事迹?和她并称的 “上古美女” 又有谁?没人能说清楚。 反观西施,浣纱的地点在浙江诸暨,归隐还是沉江有明确的传说;王昭君的墓地在内蒙古,至今还有昭君墓的遗迹,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让故事立住脚。 上古的美女们,就像雾里看花,连个清晰的影子都没有,老辈人没法像讲杨贵妃那样绘声绘色,自然就没人记得了。 还有传播的问题,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能跟着时代 “更新”。民国时刘半农专门写了《四大美人考》,把这四位的形象提炼成 “美” 的符号,符合当时人的理解,也方便传播。 现在打开电视,古装剧里总能看到她们的身影;逛博物馆,玉雕、绘画作品里也常见她们的形象。可上古美女呢?除了嫦娥偶尔出现在月饼盒上,其他的连个像样的文化作品都没有。 有数据能说明白,你去搜 “古代四大美女”,相关的影视剧、诗词、艺术品能跳出几十万条;可搜 “上古四大美女”,要么是零散的神话片段,要么干脆是后人瞎编的说法,连个权威的资料都找不到。 说句实在的,不是上古没有美女,而是那些美人的故事没跟上传播的节奏。 古代四大美女的幸运,是因为她们的故事里有家国情怀、有悲欢离合,还被一代代人用诗词、戏曲、影视反复打磨,早就成了咱文化里的 “熟面孔”。 而上古的美女们,要么藏在模糊的神话里,要么连个统一的名号都没有,就像埋在地下的古董,没人挖出来擦拭光亮,自然就被遗忘了。 所以说中国人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却没人知道上古四大美女,这真不是夸张,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播规律摆在这儿呢。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