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指责中国常年欺凌美国,“多亏关税才能扭转局面”,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特朗普已经不顾事实了。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当地时间11月2日,特朗普公然声称,多年来,美国一直遭到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的“欺凌”,多亏了他上台后实施的关税政策,才改变了这一局面。“关税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保障,要是没有关税,美国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中”。 特朗普的媒体生涯从2004年《学徒》节目开始,那档真人秀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节目里点评参赛者,教他们商业技巧,持续播了十四季。2015年他宣布竞选总统,从特朗普大厦大厅起步,那场活动吸引了大量关注。竞选中他强调反移民和贸易保护,2016年击败希拉里,当选第45任总统。任内他推税改,降低企业税率,还建边境墙限制移民。2020年输给拜登后,他不认账,导致2021年国会骚乱。2024年再次参选,胜出后成为第47任总统。他的政治路子总是争议不断,靠直言不讳吸引支持者,但也招来批评,说他忽略事实。贸易政策是他重点,特别针对中国,他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吃亏的表现。 特朗普在11月2日的讲话中,把美国描述成受害者,说中国和其他国家长期施压美国,通过不公平贸易抢走工作和财富。他声称自己上台后加征关税扭转了局面,让美国获得安全保障。没有关税,美国就会面临大风险。这话听起来强势,但忽略了贸易的复杂性。美国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需要通过逆差输出美元流动性,这是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特朗普把逆差简单等同于被欺负,却没提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对中国有顺差。如果算上服务,整体不平衡远没他说的严重。关税确实带回一些制造业,但也推高了国内物价,让消费者多掏钱。企业供应链乱套,很多公司转移生产到越南或墨西哥,避免关税成本。他的政策基于零和思维,认为贸易就是你输我赢,但全球经济更像互利网络。忽略这些,特朗普的说法更像是政治修辞,帮他巩固支持基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2018年就开始实施,那时他加征钢铝关税,中国报复性征收美国农产品税。农民损失惨重,大豆出口到中国锐减。2025年11月2日讲话延续了这个调子,他说关税是美国最好的武器,改变了全球欺凌美国的局面。但数据表明,关税没彻底解决逆差问题,反而加剧通胀。美联储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进口成本上升5%,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企业抱怨供应链中断,汽车和电子行业特别受影响。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提供廉价商品,美国消费者受益多年。特朗普忽略美元霸权的逻辑,如果没有逆差,全球流动性会出问题,导致金融不稳。他的讲话在支持者中引起共鸣,但经济学家指出,这简化了问题。贸易逆差根源在美国国内消费超支和储蓄不足,不是单纯外部因素。把责任全推给中国,回避了产业空心化的内部原因,如自动化和教育差距。 讲话后,中国商务部快速回应,说美方单边关税违反世贸规则,将维护自身权益。2025年4月,美国追加关税,中国反制,针对美国科技产品加税。全球市场震荡,美股跌幅达3%,企业股价下滑。10月,特朗普推100%关税于部分中国商品,还管制软件出口。中国暂停稀土供应,这让美国电动车和国防产业吃紧。谈判在亚洲峰会展开,双方交换条件,最终特朗普降关税到47%,中国缓和出口管制。贸易赤字略减,但国内通胀压力大,超市物价上涨,民众抱怨生活成本高。特朗普的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但速度慢,工厂需重训工人。国际关系紧张,盟友如欧盟也受波及,启动自家贸易壁垒。这让全球贸易碎片化,效率降低。特朗普的做法延续保护主义,但长期看,可能加速美国相对衰落,因为忽略合作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