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

蕊蕊聊过去 2025-11-08 15:35:28

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女儿接到电话,直言:她爸爸救人淹死了...... 1981年,沈星出生在陕西阎良一个普通农村,家里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帮父母干农活,割麦子、放羊群,这些苦累没让他叫过一声累。村里老人讲解放军的故事,他听得入迷,总想着有朝一日穿上军装,保家卫国。2000年,十九岁的沈星通过选拔,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军校生活严,训练苦,他一步步咬牙坚持下来。毕业后,2003年分到山东青州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当上副营职参谋。   岗位上,他管后勤协调,每天核对物资清单,保障部队运输顺畅。工作几年,沈星没闲着,2010年又考上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攻读军事装备学硕士。课堂上钻研战术,图书馆泡着借书,求学路上寄信回家,叮嘱妻子照顾好闺女。2012年春,他论文调研需要,到青州走一趟,5月11日就赶回来了。这趟回家,正赶上母亲节前,计划13日收尾,当晚乘车回武汉。 谁知,5月13日那天,南阳河边出了事。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一学生王鸿昊,十三岁,在河畔玩耍时脚滑落水。河水湍急,淤泥深,他挣扎着喊救命。路过的沈星,二话不说跳下水救人。先把王鸿昊托出水面,交给岸上群众。可体力耗尽,自己被河水卷走。一个小时后,救援队在下游捞起他,抢救无效,下午两点五十壮烈牺牲。那年他才三十一岁,正值壮年。 沈星就这样走了,假期没结束,调研没收尾,武汉的课也没上。部队那边等了好几天没见人影,领导着急,5月16日打通青州家里的电话。铃声一响,三岁闺女果果接起,小丫头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救人淹死了。”领导一听,愣在那儿,半天回不过神。这话传开,像石头砸进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青州部队马上行动,确认情况,上报上级。消息一出,全市震动。市民们自发聚集,手里捧白花,点蜡烛送别。沈星父母从陕西赶来,老两口头发花白,握着儿子的遗物,眼里是藏不住的痛。 这事不是小打小闹,很快就传到中央。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追授沈星“见义勇为的优秀军人”称号。选这天有讲究,沈星救的可是孩子,祖国的花朵,他用命守护下一代。七月,又追授“时代楷模”,这是国家给道德模范的最高奖。全国媒体争相报道,他的名字成了勇敢无私的标杆。部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家属享受优待,妻子蔡相珍带着果果住进安置房,闺女上学有资助。青州人没忘他,牺牲第四天,万人追悼会,街道两旁站满群众。河边那座桥,本来没名,四千多市民签名呼吁,改成“沈星桥”。一个月后,揭牌仪式上,铜像立起,沈星军装笔挺,目光投向河面。 沈星的事迹,还进了中小学教材。课本上平平淡淡几行字,讲他那关键一跃,教孩子们什么是责任。陕西老家,村里人提起他,总说这是咱关中汉子的脊梁。部队里,战友们学他那股子劲头,岗位上多干实事。说到底,沈星就是我们军队里普普通通一员,可关键时候,他站出来了。这不光是个人选择,更是人民军队的本色。和平年代,没硝烟战场,军人照样冲在前头,守护群众安危。想想看,他调研路上遇险,本可以绕道走,可他没犹豫。这份担当,接地气,却重如山。 从沈星身上,能看到多少军人的影子。农村娃进军营,一步步爬上来,不忘初心。救人那刻,他没想名利,就凭本能。部队培养人,就是教大家把党和人民放心上。青州桥头铜像立着,提醒路人:军人不是光穿军装,是随时准备为国为民豁出去。全国学他,学校里念他,家庭里讲他,这故事活了,传了。沈星走了,可他的精神在,激励后辈在强军路上多担当。这样的楷模,多一个少一个,国家就多一分底气。

0 阅读:17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