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股票大涨前,都会出现这三种明显特征,这个时候出现则起飞 很多人炒股总是买在高点卖在低点,明明研究得挺认真,公司业绩也可以,可还是赚不到钱,问题不在看不懂财报,而是没搞懂股价怎么动,它开始上涨不是因为公司突然变好,是有人在悄悄组织力量,把大家的想法聚到一块儿。 振幅变大,不代表行情就要来了,有时候是主力在试探市场,看有没有人跟着买,比如一只股票在箱体区间里来回震荡,上下都有边界,这叫“有度波动”,说明有人在控盘,如果突然出现跳空高开或低开,但量能和方向都不明显,那多半是游资在炒概念,2023年之后,小盘股震荡的时间变长了,振幅超过5%的情况也减少了,一旦出现这种波动,反而值得多留意,不过只看振幅还不够,必须结合成交量一起分析,像某只新能源股,底部振幅达到8%,但因为成交量没跟上,半年过去股价还是没什么动静。 放量并不是越猛就越好,真正的信号在于成交量慢慢积累起来,阳线比阴线多,说明买入的人在逐渐增加,不要只看某一天突然放大量,要看连续几天量比都大于1.5,特别是早盘时量比一下子冲到三倍以上,还能稳定在分时均线上方,这通常意味着机构开始入场了,现在交易所监管比较严格,主力资金不敢明显放量,所以要观察五日和十日均线的成交量是不是在悄悄上升。 别把消息面太当回事,利好出来股价不动,可能是机构提前建好仓了,利空来了股价不跌,反而是抛压快没了,主力在趁机捡便宜货,像去年有个医药股传出集采要砍价,开盘直接低开,结果收盘反而拉出阳线,三个月里涨了两倍多,这就是机构借恐慌吸筹的典型例子,还有个容易忽略的情况是,如果同板块其他股票都没动静,就它自己一直涨,那很可能是诱多陷阱,千万别急着追进去。 这三个信号要一起出现才管用,就是振幅变大、量能堆积起来,还有消息和价格反着走,而且得在五天内凑齐才算数,突破平台的时候,成交量至少得是平时的一倍半,不然就容易是假动作,止损也不能随便设,不是固定亏多少就割肉,要看个股的具体结构,比如底部区间的下沿,或者20日线往下三个点的位置,具体得看股票情况。 现在的市场和过去的情况不同,注册制不断推进,退市公司也变多了,很多垃圾股撑不下去,真正能给出信号的股票越来越少,公募基金也在调整仓位,去年三季度他们集中投向消费和医药领域,那些冷门赛道里的个股反而更容易出现机会,此外网上到处是“涨停密码”或者“主力暗号”,这让真的主力资金更加低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交叉验证信息,不能听到什么就信什么。 最后讲几个常见误区,股价波动大但成交量低,这属于市场噪音,可以忽略,看到利好消息就急着买入,要警惕主力对倒出货,仅凭单一信号重仓操作,历史数据显示胜率低于四成,个股大涨而板块整体疲软,往往是短期行情,不要贪心,市场环境已经改变,操作方法也要跟着调整,别再固守旧策略硬拼。
A股:股票大涨前,都会出现这三种明显特征,这个时候出现则起飞 很多人炒股总是买
西的柚子
2025-11-09 01:07:4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