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国飞行员王宝玉开着飞机叛逃苏联,苏联答应送他去美国,然后给王宝玉戴上了眼罩,送他坐上了飞往中国的图154客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王宝玉出生于山东青岛普通工人家庭,1962年12月出生的他,从小接触到海边的船只和机械,对技术有浓厚兴趣,1980年,王宝玉通过严格的空军招飞考试,进入航校学习飞行技术,那时飞行员的选拔标准极高,不仅需要优异的文化成绩,还要求过硬的身体素质,经过四年的系统训练,他顺利毕业,分配到黑龙江某航空兵团担任歼-6战斗机飞行员,主要执行日常训练任务。 在部队中,王宝玉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战友关系一般,尽管技术能力达标,但因性格原因,他未能获得上级的特别关注,在同期飞行员中,不少人因表现活跃获得晋升,而王宝玉一直停留在普通岗位,这使他感到失落,1988年,王宝玉结婚后申请妻子随军,但因部队政策未能如愿,这让他对生活状况愈发不满,部队为解决他的情绪问题,安排家属在附近工作,但王宝玉始终认为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在个人挫折和家庭矛盾的夹缝中,王宝玉逐渐产生消极情绪,他开始偷偷收听境外广播,接触到一些西方宣传内容,逐渐产生对外部世界的幻想,王宝玉对1976年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25战斗机叛逃日本并被美国接纳的案例尤为关注,他认为叛逃是改变个人命运的一条出路。 1990年8月25日中午,黑龙江某军用机场一架歼-6战斗机在训练任务中起飞,由王宝玉驾驶,这次训练的任务是低空特技飞行,起飞后不久,王宝玉突然改变航向,降低飞行高度至百米以下,避开雷达监测,直接飞向中苏边境,他的目标是苏联远东的乌格洛沃耶机场,但由于机场正在维修,他改道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克涅维契军用机场,在燃料接近耗尽的情况下,他成功迫降。 苏联方面最初未发现这架中国战机进入领空,直到飞机安全降落后,才由机场工作人员偶然发现,王宝玉被带走接受审查后表明自己希望寻求政治庇护,并要求前往美国,这让苏联军方感到意外,此时,中苏关系已从对立走向合作,两国正在努力改善双边关系,苏联经过短暂评估后,决定将此事通报中国政府。 8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与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在哈尔滨紧急会晤,双方一致同意低调处理这起事件,以免影响两国关系,苏联方面在与中国达成协议后,通知王宝玉将安排他前往“安全地点”等待进一步消息,并要求他配合保密措施,蒙上眼睛进行转移,蒙在鼓里的王宝玉随即被送上苏联安排的图-154客机,在飞行数小时后发现自己已被带回中国境内。 此次事件对苏联防空系统造成不小冲击,苏联一直以防空网络严密著称,但王宝玉驾驶歼-6以低空飞行的方式突破防线,暴露了系统漏洞,事件发生后,苏联军方对相关防空人员进行了问责,并加强了远东地区的防御部署。 回国后,王宝玉被中国空军军事法庭以背叛祖国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