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快四年,怕是要看到结尾了。最近俄军不仅在红军城战役形成对乌克兰部队的

理大国迷雾 2025-11-09 11:37:41

俄乌战争打了快四年,怕是要看到结尾了。最近俄军不仅在红军城战役形成对乌克兰部队的包围圈,让原本兵源紧缺的乌克兰再度雪上添霜。这两天又对乌克兰展开了大面积空袭,简直不给乌克兰一丝喘气的机会。 就在前几天,俄罗斯一口气砸下250架无人机轰炸基辅,爆炸声从凌晨响到天亮,连居民楼和幼儿园都没能幸免。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俄军又增派298架无人机配合69枚导弹,袭击持续了六个多小时,街道被大火吞噬,五层高的居民楼直接被炸穿。这种规模的袭击,明显是想在心理上压垮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 红军村方向的战局更是紧张。俄军原本声称已经包围了当地近万名乌军,但乌军不仅没被困住,反而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动反击,收复了新沙霍韦地区,清理出超过400平方公里的战区。 乌克兰第68列兵旅在波克罗夫斯克城内发起全面进攻,几乎所有俄军控制的城区都遭到猛烈打击。乌军总司令部透露,他们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已经收复188平方公里失地,成功牵制了俄军主力。 不过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在顿涅茨克地区集结了约17万军队,重点瞄准波克罗夫斯克市。这座战前拥有6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成为俄军夺取顿巴斯地区的关键目标。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承认局势“十分艰难”,俄军小股部队已经渗透到市中心,激烈的巷战每天都在上演。 更让乌克兰头疼的是,通往波克罗夫斯克的两条关键补给线已被俄军无人机盯上,物资运输变得危险而困难。 一些军事分析家开始质疑乌军是否应该继续坚守,毕竟这种消耗战正在快速耗尽乌克兰本已捉襟见肘的资源。这让人想起2023年的巴赫穆特和2024年的阿夫迪伊夫卡,同样的剧情似乎正在重演。 在南线的赫尔松地区,俄军也在悄悄行动。第聂伯河两岸的局势最近有了新变化,俄罗斯破坏和侦察小组在4月中旬以来成功在西岸几个争议地区建立了立足点。虽然规模有限,但这却是自2022年底乌军撤出赫尔松市以来,俄军在西岸最重大的一次行动。 俄军还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对隐藏在Chereshenky村附近的美制HIMARS多管火箭系统进行了精确打击。俄罗斯空天军则升级了对乌克兰后方地区的轰炸,甚至动用了FAB-3000重型炸弹,目标是摧毁赫尔松市的乌克兰仓库、指挥所和无人机组装车间。 乌克兰方面也在寻找突破口。在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由乌克兰总情报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指挥的特种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直升机空降作战,对俄军控制区实施了袭击。这种冒险战术表明乌克兰正在尝试各种方法扭转战局。 战争打到这个阶段,双方都在拼消耗。俄罗斯似乎赌西方会先撑不住,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援。而乌克兰则在争取时间,等待更多军援到位。 俄军轰炸敖德萨港就有明确目的——切断乌克兰九成西方军火依赖的黑海运输线。自2023年7月以来,俄军已摧毁乌克兰400多处港口设施,敖德萨的起重机、仓库和粮仓被炸得稀烂。 在波克罗夫斯克前线,一名乌克兰军人透露,俄军经常使用消耗战术,依靠兵力优势进行轮番攻击。而乌军由于轮换困难,一些部队需要长时间坚守阵地,人员已经疲惫不堪。第63机械化旅的情况尤为严峻,有报道称该旅一些连队只剩寥寥数人。 战争研究所分析认为,即使俄军拿下波克罗夫斯克,也不太可能迅速向顿巴斯地区纵深推进,因为俄军伤亡惨重的部队可能不得不继续缓慢而代价高昂的推进。但这种消耗战对乌克兰来说同样痛苦,每个城市的放弃都会带来士气上的打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视察前线时强调,军队正在“保卫乌克兰和我们的领土完整”,但他也承认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形成了八比一的兵力优势。这种不对称的对抗使得乌军面临艰难选择:是继续坚守每座城市,还是转向更灵活的纵深防御策略。 随着冬季来临,战场形势可能还会发生变化。泥泞的道路已经限制了部队机动,交战更多集中在公路沿线。俄军可能会利用冬季气候条件,进一步限制乌军行动,加剧乌克兰的补给困难。 目前,双方都在寻找一个体面的退出机制。但距离真正的谈判解决方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乌克兰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出其领土,而俄罗斯则坚持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双方条件的差距,就像第聂伯河一样宽。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