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台湾知名统派邱毅的话很令人心酸,如果两岸统一继续拖下去,拖到30年乃至5

士气沉沉 2025-11-09 16:23:04

[微风]台湾知名统派邱毅的话很令人心酸,如果两岸统一继续拖下去,拖到30年乃至50年以后,像他一样具有中国心、中国情的人都已经作古了。 在一档聚焦两岸议题的视频分享中,台湾知名统派人士邱毅说出了一番让无数人动容的话。 这位 1956 年出生、深耕两岸事务数十年的学者,看着两岸分隔的现状忧心忡忡,直言:“中国统一不能继续拖下去,拖到 30 年以后 50 年以后,像我这一种还具有中国心,有中国情的人,那已经作古啦!” 他进一步解释,“现在台湾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是接受‘台独’那种‘毒教材’,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因此他们没有中国心,他们没有中国情。 好,那再过个 20 年 30 年 40 年 50 年,这些人成为台湾社会里面主要的中坚分子啦,台湾社会的资源由这些人掌握啦,那个时候大陆要统一才真的困难呐!” 这番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饱含着对民族统一的迫切期盼,也道尽了老一辈统派人士的焦虑与心酸。 邱毅的担忧是基于对台湾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作为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曾是台湾政坛的 “揭弊天王”,后来转型为时政评论家,常年奔走于两岸之间,对岛内民意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动情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我期待见到中国统一。 我期待在我闭上眼睛之前,能见到中国统一。中国强大了,现在的中国确实站起来了,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尊严。 但是,我们更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见到(中国统一),越早见到越好。” 两番言论前后呼应,既体现了他个人的夙愿,也折射出岛内统派群体的共同心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焦虑,核心原因在于台湾长期的 “去中国化” 教育带来的影响。邱毅观察到的 “年轻人缺乏中国心”,正是这种教育的直接后果。 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岛内就逐渐推动教材修改,将中国史简化为东亚史的分支,刻意淡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 到了民进党执政后,这种 “去中国化” 更是变本加厉,通过修改教科书、操控媒体舆论等方式,不断强化 “台湾主体意识”,抹黑大陆形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缺乏认同,自然难以产生 “中国心”“中国情”。 更值得关注的是,邱毅曾提到一个看似矛盾的民意现象:“台湾民众 90% 反对统一,50% 反对台独”。这背后其实是台湾民众的摇摆心态 —— 多数人既不想改变现状,又害怕 “台独” 引发冲突。 但这种 “维持现状” 的想法,在 “去中国化” 教育的持续渗透下,正在慢慢侵蚀民族认同的根基。随着老一辈统派人士逐渐老去,认同统一的群体自然会减少,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如果缺乏正确的历史观,两岸统一的民意基础就会变得薄弱,这正是邱毅最担心的地方。 邱毅的话之所以令人心酸,不仅因为它道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无奈,更因为它揭示了统一问题的紧迫性。 他这一生为两岸统一奔走,哪怕因此得罪不少人、遭遇过诸多困境,也从未妥协。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深知时间对统派群体的考验,更明白民族认同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他的呐喊,本质上是希望两岸能抓住当下的机遇,通过更多民间交流、文化互动,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不让 “中国心” 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统一是历史大势、民心所向。邱毅的心声,应该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警钟 —— 不要让老一辈的期盼变成终身遗憾,更不要让民族的共同记忆被人为割裂。 唯有珍惜当下,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才能让统一的脚步更快一些,让更多人在有生之年见证两岸同胞团圆的时刻。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