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了 11月11日,俄罗斯安全局发布消息,说他们使用"匕首"导弹攻击了乌克兰国防部的情报总部,这个目标位于基辅郊区,是个专门进行电子侦察的据点,俄方表示这次行动是为了报复乌克兰方面与英国合作,试图用金钱收买俄罗斯飞行员,让飞行员驾驶携带导弹的米格-31战机飞往罗马尼亚。 俄联邦安全局这番披露堪称一部谍战大片的剧情梗概:乌克兰情报机构与英国MI6联手,企图用300万美元引诱俄罗斯飞行员,劫持那架令北约头疼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载机——米格-31。被招募的飞行员不仅被承诺巨额资金,还能获得某西方国家的公民身份作为回报。 这个被挫败的阴谋细节令人瞠目。乌国防部情报总局设计的剧本是,让被劫持的米格-31飞往罗马尼亚康斯坦察的北约空军基地空域,然后由防空系统将其击落。若此计得逞,一架俄军最先进的战机在北约领空被击落,足以引爆一场难以预料的国际危机。 俄方的报复来得迅猛直接。作为对挑衅的回应,俄空天军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了基辅州布罗瓦雷市的乌国防部情报总局无线电电子侦察主中心和赫梅利尼茨基州的旧康斯坦丁诺夫机场。那个机场正停驻着乌克兰期盼已久的F-16战机。 这起事件中,一个名字值得玩味——Bellingcat调查组织。俄联邦安全局声称,接触飞行员的中间人自称是该组织成员。这个以调查俄事务闻名的机构再次被拖入舆论漩涡,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再添迷雾。 回顾过往,叛逃飞行员的命运往往充满悲剧色彩。去年携带Mi-8直升机投奔乌克兰的俄罗斯飞行员马克西姆·库兹明诺夫,在西班牙隐姓埋名一年后遭刺杀身亡。这笔血债无疑为今天这场飞行员争夺战蒙上更深的阴影。 俄安全局一名工作人员警告,基辅企图劫持携带“匕首”导弹的米格-31,在目前国际形势下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负面后果”。这句话背后的分量,足以让各方仔细掂量。 刀光剑影的间谍战中,真假难辨本是常态。但这次俄方公布的细节异常丰富,包括所谓的通信记录和中间人信息。这些材料的公开,显然旨在强化指控的可信度,争夺这场舆论战的主导权。 “匕首”导弹此次承担报复打击任务,本身就是一种强烈信号。这款高超音速武器是俄军非对称作战的王牌,用它来实施报复,既展示了军事实力,也表明了俄方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俄乌冲突爆发近四年来,英国始终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这次事件中俄方直指英国情报机构为幕后策划,无疑将使俄罗斯与西方本就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 无论是300万美元的诱惑,还是“匕首”导弹的打击,这场围绕米格-31的较量折射出俄乌冲突中信息战、情报战的复杂本质。在真实的硝烟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战线同样决定着战局的走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