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没想到,法国也没想到,就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中国的端午节竟然抢先一步被韩国申遗!而这样的事情还不是第一次,为什么韩国总爱抢中国文化遗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那年,韩国把“江陵端午祭”送进了联合国非遗名录,这事儿当时震惊了全世界,要知道,端午节从战国时期就是咱们中国人纪念屈原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这些习俗传了几千年。 可韩国抢先一步,直到2009年中国端午节才正式申遗成功,这让很多人都憋了一肚子气。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样的事情还真不是第一次,2024年韩国又把黄豆酱和酱油的制作技艺包装成“酱文化”申遗成功。 咱们中国的黄豆酱历史能追溯到周朝,那可是三千年前的事儿,汉代马王堆汉墓里都挖出过实物,韩国最早的记载是高丽王朝时期,比中国晚了整整两千年。 更讽刺的是,韩国70%的大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着咱们的原料做酱,转头就说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韩国这些年的申遗清单简直可以开个中国文化展览馆,2009年中国的榫卯工艺刚申遗成功,第二年韩国就改个名字叫“大木匠与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接着申。 科学家们用3D建模分析发现,韩国这技艺27道工序里有19道和中国北宋《营造法式》高度重合。 还有泡菜,韩国泡菜和山东辣白菜的菌群相似度高达88%,韩国大酱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豆酱菌株特征也基本一致,这哪是文化传承,分明就是照着抄还要说是自己原创。 除了这些,韩国还盯上了宣纸、花灯、傩戏面具,甚至连东北家家户户都有的火炕都被他们包装成“韩国地暖技术”去申遗。 这种套路就像换个马甲就说东西是自己的,国际上不少人还真被他们唬住了,韩国每年砸7.57亿美元搞文化出口,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光推广韩食就花280亿韩元,把营销做到了极致。 他们擅长用英法双语包装申遗材料,突出所谓的“本土特色”,还喜欢拉上几个国家搞联合申遗,人多力量大这招玩得贼溜。 说到底,韩国这么卖力抢文化遗产,根子上是因为文化自卑,他们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不够完整,就想走捷径快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申遗提升国际知名度,还能凝聚国内民众情感,一举多得。 可文化这东西,不是靠碰瓷和包装就能撑起来的,没有千年传承的根脉,再花哨的营销也只是表面功夫。 好在中国这些年终于不再沉默了,从2006年开始,咱们已经公布了六批共155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世界级非遗有59项,饮食文化方面就有1372项国家级非遗,数量全球第一。 2025年5月30日,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直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137项实证材料,对韩国5项已经申遗成功的项目发起挑战,里面就包括“江陵端午祭”和“大木匠技艺”。 这些证据可不是随便说说,宋代《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明确写了高丽模仿汉朝习俗,元代《高丽史》也提到王室禁止模仿宋朝端午宴饮,汉代《四民月令》里还有清酱的记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给韩国下了通牒,要求45天内提交反驳材料,不然就启动重新审查程序,严重的话会直接撤销非遗资格。 202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文物保护法》把检察公益诉讼纳进来,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就办理了2160件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用法律手段守住文化根脉。 文化从来不是谁先注册就归谁的,真正的传承在代代相传的习俗里,在有据可查的史料里,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韩国抢得走申遗的名头,却抢不走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更抢不走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咱们现在既要用硬核证据捍卫文化主权,更要好好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年轻人知道端午的由来、榫卯的精妙、宣纸的韵味。 只有自己足够重视,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那些想抢文化的人无机可乘,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传承和捍卫立起来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