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谍战剧都是以军统作为背景而不是中统呢? 因为中统拍起来犯忌的地方比较多。

萧兹探秘说 2025-11-13 13:33:52

为什么谍战剧都是以军统作为背景而不是中统呢? 因为中统拍起来犯忌的地方比较多。如果避开这些禁忌,很容易拍成另一个牌子的军统。 1928年中统刚以“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的名头亮相,就攥着国民党的党务系统不放,背后是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说白了就是国民党的“家奴”,专门盯着自家人和外面的异见者。 它的核心活儿不是跟外敌死磕,而是在国内搞监控、抓异己、压思想,1931年靠着叛徒顾顺章把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端了,还害死了恽代英、蔡和森这些领导人,十年里抓了上万名中共党员,手上沾的都是同胞的血。 这种专搞内部镇压的调性,要是如实拍出来,既不符合谍战剧扬善惩恶的基本逻辑,过审时也得处处碰壁,总不能把屠杀同胞的戏份当卖点吧? 中统的行事风格太“见不得光”,而且混乱得很。它在各省市党部都安插了特务,基层党部负责人说不定就是个暗探,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监控网,全盛时期光专职特务就有1.3万人,线人更是多达20万,连学校、报社都要管,搞得人人自危。 而且它还能越权抓人、刑讯逼供,冤狱遍地都是,自己人还贪腐成风,1945年实际掌权的徐恩曾就因为贪腐被蒋介石撤职。这种又黑暗又混乱的设定,要是拍出来要么满屏负能量,要么就得大改特改,改来改去那些核心的“中统特色”就没了。 反观军统就讨喜多了,走的是“江湖路线”,天生适合拍谍战剧。它1938年正式成立,归军事委员会管,主打情报搜集、敌后行动和刺杀汉奸,虽然也不是什么善茬,但至少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正面素材”。 比如抗战时期军统特工在沦陷区搞破坏、杀汉奸,这些情节充满了悬念和动作戏,观众爱看,审查也容易通过。而且军统的故事更有“传奇感”,特工们潜伏、接头、枪战,一套流程下来既有紧张感又有观赏性,不用费心思去规避太多敏感点。 要是硬要拍中统,还得把那些犯忌的内容都删掉,最后剩下的无非就是情报传递、秘密行动这些戏码,这不就跟军统没两样了?总不能让观众看的时候还得琢磨“这到底是中统还是军统”吧? 中统后来的命运也挺一言难尽,1947年改组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又改成“内政部调查局”,职能一缩再缩,最后跑到台湾转型去搞反贪缉毒了,连自己的“特务本色”都丢了,自然没什么值得深挖的戏剧素材。 说到底,谍战剧选军统不选中统,本质上是市场和审查双重选择的结果。中统自带的内部镇压、黑暗残暴的标签太刺眼,拍出来要么过不了审,要么没人爱看;而军统的敌后抗战、特工传奇刚好踩中了观众的喜好,也符合创作的基本要求。 与其费劲巴拉地给中统“洗白”改编,最后搞得不伦不类,不如直接用军统的背景,既省心又好看,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谍战剧都盯着军统不放的原因。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