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旬老太翻出28年前手写存单,银行竟以“年代久远查无记录”拒付!网友怒斥:契

洵哥 2025-11-15 13:54:03

上海六旬老太翻出28年前手写存单,银行竟以“年代久远查无记录”拒付!网友怒斥:契约精神碎了一地,谁还敢信银行? 泛黄的纸页在指尖摩挲,仿佛能触到岁月的温度。1997年的夏天,上海市民顾大妈将积攒的6000元分成两笔存入银行,那时她还惦记着三年后取出来给儿子添置新婚家具。谁知生活琐事如潮水涌来,这两张薄薄的存单竟被遗忘在抽屉角落,一沉睡就是二十八年。 直到今年整理旧物时,存单重见天日。顾大妈戴着老花镜反复端详,心中泛起涟漪——当年能买半套房子的钱,如今会变成多少?她揣着期待走进银行,却像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柜员在电脑前反复查询后摇头:“系统里没有记录,您先回去等通知吧。” 三个月等待如石沉大海。当顾大妈再次踏进银行大理石厅堂,得到的仍是那句“查不到信息”。老人攥紧存单的手微微发抖:“白纸黑字盖着红章,凭什么说没就没?”她想起当年存款时,信贷员笑着保证“存在银行比放家里保险”,如今却连本金都难讨回。 更让顾大妈寒心的是银行的解释:因系统多次升级,手写存根未能完整迁移,加之姓名中生僻字录入偏差,导致底根遗失。可在她看来,这恰暴露银行管理漏洞:“若今天是我欠银行钱,哪怕过去五十年,他们也能精准找上门吧?”这番质问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有资深财务人员透露,银行长期未动账户会转入“睡眠户”专项管理。但手写存单真伪可通过纸质凭证鉴定、笔迹核对等技术手段验证,而非简单以“数字档案缺失”推诿。法律界人士更指出,储户持有合法凭证即构成债权关系,银行内部流程问题不应转嫁给消费者。 翻遍《商业银行法》,“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清晰如刻。当科技成为借口的遮羞布,契约精神便悬在了悬崖边。有市民感慨:“现在手机转账秒到账,可二十年前的诚信反而追不回来了?”这场跨越世纪的存款纠纷,早已超出6000元本身的价值。 值得深思的是,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守护那些被时代落在后面的记忆?当年手写存单上每一笔勾勒,都是老百姓对金融机构最原始的信任。若因技术迭代就轻易割断这份联结,受损的不仅是某个顾客权益,更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公信力根基。 眼下顾大妈仍在奔波维权,她抚摸着存单上褪色的钢笔字迹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要讨个道理。”窗外梧桐叶飘落,仿佛替这座城市发问——当存单变成“古董”,银行是该当文物鉴定师,还是继续做百姓的保险箱? (来源:环球网)

0 阅读:34
洵哥

洵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