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我军副司令被杀,凶手官职太高没人敢动,毛主席:抓起来枪毙。1943年,我军

名城探寻 2025-11-16 15:12:22

43年我军副司令被杀,凶手官职太高没人敢动,毛主席:抓起来枪毙。1943年,我军副司令黄骅在开会时,被冲进来的一伙人杀害。可当时凶手的官职太大,竟然没有人敢动,直到解放后毛主席下令将他抓起来枪毙。 那么究竟是谁杀害了黄骅,又为何会杀掉他呢? 杀害黄骅的不是敌人,而是他的顶头上司——时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的邢仁甫。这个1929年就入党的老革命,曾在冀鲁边区拉起抗日队伍,一度被视为当地军事核心,职位远在副司令黄骅之上。 黄骅的牺牲,藏着一段革命队伍内部的权力纠葛与背叛。这位原名黄金山的湖北阳新人,1930年就跟着红军闹革命,长征路上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从班长一路干到鲁西军区副司令员。 1941年他被派到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带着战士们用“里应外合”的战术端掉日军据点,连最艰苦的时期都不肯吃“保健饭”,坚持和士兵啃一样的粗粮。这样的威信,渐渐成了邢仁甫的眼中钉。 邢仁甫早把边区部队当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他不愿过艰苦的抗战生活,更容不得有人威胁自己的权力。 1943年5月,上级通知邢仁甫去延安党校学习,军区司令员职务由黄骅接任。这个安排本是为了培养干部,却被邢仁甫解读为黄骅“背后捣鬼”,他对着亲信骂黄骅是“南蛮子抢占地盘”,挑拨地方干部与黄骅的关系,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他很快定下毒计。6月30日下午,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军事会议,邢仁甫指使土匪出身的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着人披蓑衣冒雨闯入会场。“有紧急情况汇报!”的喊声刚落,枪声就响了。 黄骅和参谋主任卢成道当场中弹,围坐桌前的5名干部全部牺牲,赶来救援的3名警卫员也倒在血泊里,那张曾商议抗战策略的八仙桌腿上,至今留着清晰的枪眼。 行凶后,邢仁甫还在给上级发报表忠心,谎称“黄骅遭土匪袭击遇难”。可他没料到,调查人员很快从冯冠奎的行踪里挖出了线索。 眼看阴谋败露,邢仁甫带着亲信逃到一座小岛,转头就给日军发报求降,成了汉奸队伍里的“剿共司令”。所谓“没人敢动”,并非因他官职高,而是他早已叛逃敌营,脱离了我军控制。 抗战胜利后,邢仁甫又摇身一变投靠国民党,化名“罗镇”当上保安司令,躲在天津继续作恶。1949年1月天津解放,这位藏了6年的叛徒终于被抓获。 案件上报中央时,毛主席看到卷宗里“杀害5名革命干部、叛逃投敌”的记载,当即批示“罪大恶极,应予处决”。1950年9月,盐山县城的万人公审大会上,邢仁甫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背叛革命的一生。 黄骅牺牲时才32岁,他的家人甚至以为他死在早年的“项家山惨案”里,直到多年后才知真相。为了纪念他,1945年新海县被改名黄骅县,后来成为黄骅市,这座城市成了他英名的见证。 邢仁甫的堕落证明,官职再高也护不住私欲膨胀的罪恶,革命队伍里容不下任何背叛者。黄骅用生命践行的忠诚,与邢仁甫的卑劣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后人明白:真正的权力永远属于为人民战斗的人,背叛家国者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