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发布赴日旅游警告之后,日本要求北京给出解释,称双方关系未变为何这样?在11月15日,日本自民党政协会长公开要求中方对于发布赴日旅游警告的具体原因,并表示两国关系极其重要,应该冷静对待。 11 月 14 日我国发布赴日旅游安全提醒,没等日本解决自身问题,反倒先跑来要解释。 这波操作看着离谱,其实背后藏着一个绕不开的真相 —— 日本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咱们一抬手,他们的经济就得跟着疼。 别光看日本喊着 “关系重要”,行动上却过分的很。 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公然拿台湾说事,那话里的挑衅意味,明眼人都能听出来。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这说法还翻版了当年日本侵华的老借口,简直是往大家心上撒盐。 除了政治上的挑衅,日本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也早有苗头。 可日本好像完全没把这些当回事,直到旅游提醒一出,他们才真慌了神。 旅游平台上,赴日退订咨询量直接涨了三倍,12 月的团队游取消率都到 15% 了。 东京银座的五星酒店,一天就退了十几单,大阪心斋桥那些靠中国游客撑着的店铺,客流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要说日本为啥这么急,看数据就懂了。 2025 年上半年,光中国游客就去了 470 多万人,花的钱占日本外国游客消费的三成多。 疫情前更夸张,中国游客贡献了日本旅游业近四成的收入,人均消费比欧美游客高出一截。 银座的奢侈品店、京都的民宿、北海道的滑雪场,早就把中文服务、微信支付宝当成标配。 日本观光厅自己算过,中国游客带动的相关就业岗位超过 60 万个,不少小店全靠旺季的中国客人续命。现在游客少了,这些生意只能坐冷板凳。 其实不光是旅游业,日本整个经济都绕不开中国。 我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日本对华出口额超过 1.2 万亿人民币,占他们总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 汽车行业更是依赖到骨子里,日本车企在华销量占比普遍超过 30%,丰田、本田的多款主力车型,一半以上都靠中国消费者买单。 再看农产品,日本的高端大米、和牛,还有各种水果,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前两年日本和牛对华出口一度暂停,不少牧场直接面临亏损。 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电子元件,我国也是最大买家,手机、汽车里的核心零件,很多都得从中国市场赚钱。 更关键的是,我国还是日本很多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 稀土这种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宝贝,日本 90% 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 没有这些原料,他们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得卡壳,这可不是短期能找到替代的。 日本心里门儿清,自己的经济命脉捏在谁手里。 可他们偏要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跟着美国搞事情。又是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又是抵制中国使领馆活动,甚至威胁驱逐总领事,完全忘了谁在给他们的经济输血。 之前日本还炒作过我国治安问题,给赴华旅游发过警告,现在轮到自己身上,倒反过来指责别人。 这种双重标准,说白了就是想两头占便宜,既想在政治上刷存在感,又不想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以前了。 现在的我们,有底气保护自己的公民,也有实力让挑衅者付出代价。旅游提醒只是一个信号,要是日本还不收敛,继续在敏感问题上瞎折腾,受损的可不只是旅游业。 日本对华的依赖,早就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从游客的钱包到工厂的原料,从商场的客流到车企的订单,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 “衣食父母”。 一边对着 “衣食父母” 摆脸色、搞挑衅,一边又怕人家不买单,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我国发布旅游警告,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安全,也是在提醒日本:相互尊重才是合作的前提。 别以为装糊涂就能蒙混过关,真要是把中国市场逼急了,日本损失的可就不是几个旅游订单那么简单了。 依赖不是筹码,尊重才是底气,想两头占便宜的人,最终只会两头落空。

用户11xxx45
真的不明白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去日本
用户11xxx45
真的不明白为啥有那么多人去日本,难道是他们的爹在日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