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郑丽文17日下午表示,“台湾没事,日本没事”,台海稳定,整个区域才安心,越是在敏感的时刻,领导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因此,在台海与区域局势敏感之际,领导人更应保持谨慎与克制。 就在三天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极端言论,声称台海冲突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一论调不仅与日本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承诺背道而驰,更被《人民日报》痛批为“为军国主义招魂”。 高市早苗的狂妄,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试图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将台湾问题工具化的危险野心。而郑丽文选择此时发声,恰恰是对这种外部势力干涉的直接回应——她清醒地意识到,台湾的命运,绝不能成为他国政治博弈的筹码。 这种清醒,源于郑丽文对台海现状的深刻洞察。自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台湾防务预算连续六年飙升,2026年计划突破GDP的3%,2030年更将达5%。 但这些钱砸下去的,不是台湾的安全,而是民进党“以武谋独”的虚妄。台积电加速向美国转移产能,外媒披露其美国工厂稀土库存仅够维持30天;台湾农产品因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被大陆暂停进口,农民损失惨重;年轻人就业难、房价高,民生困境与军备竞赛形成鲜明对比。 郑丽文在就职典礼上直言:“台湾正处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这种危险,不是来自大陆的“威胁”,而是民进党当局将台湾绑上“台独”战车的必然结果。 面对这种局面,郑丽文的选择是“以和破局”。她上任后立即派出副主席萧旭岑、张荣恭访问大陆,与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为两岸高层互动铺路;她公开批评民进党“将司法作为打击异己的工具”,揭露其通过媒体制造谣言、煽动社会对立的恶行;她更在接受日本《日经亚洲》专访时硬气表态:“只有接受一个中国,台湾才能确保生存。” 这种立场,让她在美日等外部势力面前赢得了罕见尊重——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谷立言主动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拜会她,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驻台代表随后跟进,这种“反向操作”打破了国民党以往“求见AIT”的屈辱历史,也印证了一个真理:挺直腰杆坚持“一中”,才能换来平等与尊严。 但郑丽文的“和平牌”也面临内部质疑。国民党内部保守派担忧她被贴上“红统”标签,深蓝选民则批评她“回避统一议题”。 这种分裂,折射出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的深层困境:既想摆脱“亲中”标签吸引中间选民,又不愿彻底切断深蓝支持;既想维护两岸和平,又不敢正视“统一是历史大势”的核心原则。 郑丽文试图用“模糊策略”平衡各方,但历史经验证明,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模糊只会丧失话语权,最终被历史淘汰。 事实上,台湾的未来,从来不在华盛顿的决策室,不在东京的首相官邸,而在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中。大陆已明确表示,愿意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与国民党加强高层往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而郑丽文的“谨慎与克制”,若能转化为推动两岸政治互信、深化经济融合、增进文化认同的实际行动,或许能为台湾争取到更多和平发展的空间。 台海的浪涛,终将归于平静;两岸的未来,必将走向统一。郑丽文的发言,是警告,是呼吁,更是一个政治家的担当。但真正的答案,不在她一个人的嘴里,而在两岸同胞的心里。 当更多人明白“台湾有事”的背后是“台湾人的事”,当更多人意识到“和平”需要以“统一”为前提,台海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