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11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坐飞机去了希腊,和希腊总理签了个天然气供应协议。希腊答应今年冬天给乌克兰送天然气,帮他们过冬。 现在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早就被炮火炸得没个正经样子了。就在签协议前5天,11月11号,俄军就用炮火炸了哈尔科夫、敖德萨的能源设施,直接让乌克兰大半地方停了24小时的电。 敖德萨一万多老百姓摸黑挨冻,最后还是能源公司启动备用方案,才勉强把关键地方的电给恢复了。这种“黑暗轮回”在乌克兰都成常态了:设施被炸、全城停电、赶紧抢修,刚有点盼头,下一轮打击又把一切打回原样。 谁能想到,打仗前的乌克兰根本不用为能源这点事儿发愁。那时候全国55%的电靠核电,30%靠火电,顿巴斯的煤炭就是火电的“口粮”,扎波罗热核电站稳稳托着核电的半边天。不光自己够用,还能往欧洲送能源。 可现在呢?顿巴斯打了这么多年,煤炭压根运不出来;扎波罗热核电站成了双方抢来抢去的焦点,核安全的红线都快被踩破了,发电更是时好时坏。国际能源署有数据摆着,自打冲突开始,乌克兰电价飙到原来的5倍,老百姓只能去黑市抢柴油发电机,医院、学校一没电就停摆,连军工厂都造不出炮弹,泽连斯基自己都说,“没电力,无人机和炮弹全是废铁”。 最要命的是3月份那回打击,俄军一轮空袭就毁了乌克兰超过三分之二的发电能力。从那以后,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就成了“玻璃碴子”,一碰就碎。眼看寒冬真要来了,取暖和用电的需求翻着倍涨,就靠国内修修补补根本顶不住,泽连斯基只能满世界找“能源救星”。 之前也找过其他欧洲国家,可要么是自己家都不够用,要么是运过来的路又绕又远,直到这次跟希腊谈成,才算心里有了准谱。 这笔像“火里取暖”的合作,其实两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希腊虽说不是啥能源出口大国,但守着地中海这个能源运输的枢纽,手里不缺稳定的天然气来源。这次帮乌克兰一把,既做了人情,还能在欧洲能源合作里多刷点存在感。 而对乌克兰来说,这口气来得太是时候了,不光老百姓取暖有着落,工厂、医院的基本用电也能稳住,至少不用怕冬天里全国都陷在黑灯瞎火里。 不过这终究是救急不救穷。现在俄乌刚说好30天内不打对方的能源设施,但这也就是暂时喘口气。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损坏程度就搁在那儿,就算有希腊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能不能扛住轰炸、后面供应稳不稳定,都是未知数。 更关键的是,自己握不住能源的主动权,就总得看别人脸色,以前靠俄罗斯,现在靠欧洲,这种被动的日子不改,冬天的这点“暖意”也只能是暂时的。 泽连斯基从希腊飞回来的时候,基辅街头的柴油发电机还在嗡嗡转着。这份天然气协议就像给冻僵的人裹了件棉袄,能挡一阵寒风,可治不了骨子里的寒。俄乌冲突里的能源事儿早就说明白了,能源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把能源的命根子交到别人手里,早晚得担惊受怕。这个冬天,乌克兰靠希腊的“救命气”能过冬,可下一个冬天呢?答案,估计还得在和平谈判的桌子上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