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近日,广东深圳一小区内发生惊险一幕。刚生完孩子16天的年轻妈妈突然大出血,丈夫盛先生立刻拨打120求救。 据媒体11月18日的报道 可救护车司机说找不到地方,盛先生只好自己抱着体重近八十斤的妻子冲下楼。 等救护车赶来后更离谱,护士站在门口干等,连车门都不肯全开。 急救人员冷淡的态度被全程拍下来发到网上。视频里,医护人员慢慢悠悠下车,看到人抱着患者过来竟然还站着不动。 盛先生气不打一处来,质问他们为啥不赶紧救人。当晚医院领导就上门道歉,承认存在严重失职。 有医生解释说,那天救护车定位系统出了故障,司机对新建小区路牌不熟。 可就算找不到位置,也能让附近其他急救车支援啊。而且产妇住在高层,抱下去本就需要帮助,护士却在寒风里等着。 这事很快引爆网络。有网友翻出过去类似案例,发现很多新建小区急救标识不清,消防通道常被堵。 还有人吐槽说,急救员连基本动作都不做,太不像话了。涉事医院后来承认,当值护士是临时顶班的实习生。 相关部门马上约谈了涉事医院,要求全市排查急救流程。 有专家指出,现在很多小区规划时没考虑急救路线,物业也没建立快速对接机制。这次事件曝光的不仅是个人失误,更是系统漏洞。 更让人担心的是技术问题。现在很多救护车依赖定位软件,一旦信号不好或系统瘫痪,就会乱套。 有工程师透露,高层楼宇密集区的GPS确实容易失准,但正常应该有人工复核环节。 现在深圳开始试点新措施,要求新建小区必须设置急救引导标识。 街道办联合物业每周巡查消防通道。急救中心更新了调度系统,增加人工核地址功能。居民们则自发组建急救互助群,互相提醒注意事项。 有网友翻出过去五年数据,发现深圳因急救延误造成的伤亡率比北上广高出三成。 这次事件后,市民监督投诉量暴涨。医院被要求公示所有急救人员资质,连代班人员信息都要公开。 这场意外带出很多管理盲点。比如急救车司机和物业沟通不畅,医护人员培训不足,定位系统可靠性差。 盛先生说,当时脑子里只想着救人,没想到还要自己扛着妻子跑下楼。 专家建议,未来急救应纳入智慧城市系统,和公安、城管等部门数据打通。普通百姓也该了解基本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这次事件虽然处理完了,但背后的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 信息来源:《男子妻子产后16天突然大出血,救护车称找不到地址,自己抱妻子下楼,记录仪显示救援人员态度散漫,视频发出后,当晚院领导主动上门道歉》法治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