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的一个深夜,莫斯科红场突然实施戒严,这场秘密行动的目的,是将安放

轩叔观察 2025-11-20 11:13:46

1961年10月的一个深夜,莫斯科红场突然实施戒严,这场秘密行动的目的,是将安放在列宁墓中已八年的斯大林遗体迁出,整个过程经过周密安排,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不到一小时。[谢谢] 这次迁葬行动的直接依据,是苏共二十二大在10月31日通过的正式决议,会议以1421票赞成,3票弃权的压倒性结果,认定斯大林“严重违背列宁遗嘱”,不再适合与列宁一同安葬,这一决定标志着赫鲁晓夫推行的“去斯大林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迁葬过程中的细节极具象征意义,工作人员将斯大林遗体从水晶棺中移出,特意将其元帅服上的金质纽扣更换为普通黄铜纽扣,随后将遗体安置在一口朴素的木质棺材中,最终这具棺椁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一处普通墓穴中。 这一行动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著名的“秘密报告”,系统批评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和个人崇拜现象,此后五年间,苏联社会逐步清除了许多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符号。 斯大林遗体的处置方式,体现了当时苏联领导层希望彻底改变其政治形象的决心,将华丽的元帅礼服金纽扣更换为普通士兵的铜纽扣,用水棺代替水晶棺,这些细节都在向民众传达一个明确信息,斯大林要从“神坛”回归普通人的定位。 如今在克里姆林宫红墙边的斯大林墓前,仍然时常有人献花,这个简单的墓碑,与列宁墓中的水晶棺形成鲜明对比,这场迁葬不仅是苏联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思考。 历史人物的纪念方式,往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需求和社会价值观,斯大林遗体从隆重安葬到秘密迁出的过程,正是这种历史评价变化的生动体现,每个时代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而历史的最终评判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 这操作太刻意了,金纽扣换铜纽扣,明显是要彻底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啊,话说回来个人崇拜确实该降温,但用迁坟的方式有点极端了。” 历史从来是成王败寇,赫鲁晓夫这波操作带着私人恩怨,斯大林 wartime 的贡献不能全盘否定,但大清洗也是污点。 斯大林当年怎么对政敌,后来自己也被‘清算’,权力更迭的残酷性,古今中外都一样。 普通士兵换装下葬,水泥封墓防挪,这波去个人崇拜的操作够彻底,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民众曾经需要‘神’一样的领袖?” 看到有年轻人给斯大林献花,说明历史评价会随时间变化,极端褒贬都不对,关键是吸取教训,如何防止权力滥用,避免悲剧重演。 如果你在现场投票,会赞成还是反对迁出斯大林遗体?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在知网

0 阅读:35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