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中日之间已经开战了。 大家不要以为,真刀真枪干起来才是打仗

史之春 2025-11-21 14:24:05

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中日之间已经开战了。 大家不要以为,真刀真枪干起来才是打仗,其实没有硝烟的战场才是真正险恶的战场。据日本媒体19日报道,中国政府已向日本政府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这话里的“开战”,可不是说双方动了枪炮,而是在经济、安全、信任这些看不见的地方较劲,这种较量比真刀真枪更磨人,影响也更长远。就说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事儿,看着是贸易上的动作,实际上藏着太多“战场”上的门道,每一步都戳在日本的痛处。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日本渔业来说,简直是“金饭碗级”的存在。以前日本每卖出10斤出口的水产品,就有4斤是卖到中国的,像北海道的扇贝,70%都得靠中国消费者买单,青森的金枪鱼、宫城的比目鱼,一半以上的生意都在中国。   2023年咱们第一次因为核污染水排海暂停进口时,日本对华水产出口直接从每月200亿日元跌到不足1亿,跌了99%还多,北海道60%的渔业小公司都亏得撑不住,上百家扇贝加工厂停工了三个月。这对靠海吃饭的日本渔民来说,比台风天不能出海还惨,等于直接断了收入来源。   这次暂停进口更狠,是在刚恢复出口没多久的时候突然叫停的。11月初,第一批北海道扇贝才刚运到中国,日本渔民还以为日子要熬出头了,结果才过12天,就收到了全面暂停的通知。北海道有个叫佐藤的渔民,刚捞上来的5万斤扇贝订单全黄了,想转卖到越南,运费得多花15%,收购价还被压了三成,10斤扇贝赚的钱只剩4块人民币,仓库里堆着的货还在天天产生冷冻费,简直是雪上加霜。   这种打击不是炸沉一艘船那么简单,是直接摧毁一条产业链,让成千上万人的生计没了着落,这就是无硝烟战场的厉害——不见血,却能让人疼到骨子里。   为啥说这是“战场”?因为这不是随便做的决定,是对日本不守规矩的反击。2023年日本非要排核污染水,那水里的氚和碳-14这些有害物质,会被海鲜吸收攒在身体里,人吃了对健康没好处,底栖的贝类比如扇贝,富集这些东西的能力是海水的5000倍。   咱们一开始全面禁止进口,后来看日本说能保证安全,还提交了检测证明,2025年6月才松口,允许非高风险地区的水产品进来,但要求每批货都得有3个月内的全流程检测报告、放射性证明,还有产地追溯数据。结果日本根本没兑现承诺,该给的技术材料拿不出来,检测数据缺斤少两,等于没守住最基本的安全底线。   更过分的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还在台湾问题上乱说话,说“台湾有事”可能让日本动用武力,这可是严重碰了中国的红线。一边想在核心利益上挑衅,一边又想在经济上赚中国的钱,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中国民众本来就担心核污染水的事儿,听到这种话更生气了,就算日本水产品真的进来,也没人愿意买,等于失去了市场基础。这种情况下暂停进口,既是护着咱们自己的健康,也是告诉日本:想在无硝烟战场里占便宜,没门。   这无硝烟战场的险恶之处,还在于它的连锁反应能拖垮一片区域。日本渔业一倒霉,连带地方经济都跟着受罪。北海道有些城镇,渔业占了当地经济的15%以上,现在水产卖不出去,中小企业接二连三倒闭,地方税收少了一大块,年轻人都不想干渔业了,40岁以下的渔民流失率都到35%了,传统渔业眼看要后继无人。   日本想找别的市场补窟窿,可哪有那么容易?国内一年也就消费1200万吨水产品,根本吃不下本来要卖给中国的300多万吨,冷库里的货堆得快放不下了,积压率都68%了。欧美市场检测标准比日本还严,东南亚又喜欢便宜货,日本的高价水产根本卖不动,转口到第三国再卖回中国,光运费就把利润吃光了,等于走投无路。   对比真刀真枪的战争,这种无硝烟的博弈更考验耐力和智慧。日本政府想给渔民发补贴,2023年才发了120亿日元,连当年损失的12%都不到,根本不顶用。想把鲜活水产做成罐头、鱼干,又得花三年时间升级技术,短期内根本救不了急。   而咱们这边,既守住了食品安全,国内市场也没受影响——俄罗斯的三文鱼、山东的扇贝很快就填补了空缺,2024年俄罗斯三文鱼对华出口涨了43%,威海的扇贝出口额比禁令前的日本还高。这就像在战场上,对方打过来一拳,咱们不光躲开了,还反手给了一记精准的回击。   说到底,这无硝烟战场拼的就是“规矩”和“底气”。日本破坏了核污染水排海的国际规矩,又违背了水产品安全的承诺,还触碰了政治红线,等于在战场上先失了理;而咱们有庞大的市场做底气,有严格的安全标准护着民众,自然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这种战争不用枪炮,却能决定谁能守住利益、谁会自食恶果。日本现在渔业喊疼、经济受损,其实都是自己在无硝烟战场上犯错付出的代价,要是还不回头,以后受的冲击只会更大。

0 阅读:0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