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诺尔报告》在内,多个消息源宣称,当地时间19日,乌军再次发射“海王星”对地

防务鹰眼 2025-11-21 18:55:59

包括《诺尔报告》在内,多个消息源宣称,当地时间19日,乌军再次发射“海王星”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打击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事设施时,俄军防空系统在试图拦截时再次误击了己方一架苏-35战斗机。当时,“海王星”导弹和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目标是位于克里米亚的俄军燃料库,俄军起飞了苏-35战斗机拦截乌克兰无人机,结果被己方防空系统击落,而俄军燃料库也被击中。这类消息是很难从俄罗斯国防部和俄罗斯官方媒体那里获得确认的,但根据《内幕》杂志稍早些的报道,开战至今,加上这架苏-35战斗机,俄军至少已经有18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被友军误击了,上一次误击发生在10月27日,一架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被俄罗斯战斗机击落,两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再这么打下去,俄军在击落己方军机方面的战绩或许很快就要超过自己的对手了。考虑到这些被误击的俄军战机几乎全都位于己方防空区域内,遭乌军电子干扰的可能性很小,个人推测,是俄军的敌我识别系统有问题,或许与频繁出击导致的故障率上升有关,即敌我识别器有故障,但“不影响出击”,结果就被自己人给打下来了:俄军防空系统或战斗机在使用雷达搜索目标时,雷达信号中会包括敌我识别信息,正常情况下,己方飞机的应答器会自动回应,但如果应答器存在故障,自然就不会回应了,俄军防空系统或战斗机随即会锁定这个“拒绝”回应的“敌方目标”,只需要操作人员或飞行员按下按钮就会发射导弹攻击,至于人工询问确认,在激烈的防空拦截作战中,哪里会有这个时间。防空拦截作战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确认非己方目标全部击落,打下来后再识别,谁也不知道这个“拒绝”回应的目标到底要干嘛,攻击被防空系统保护的重要设施?还是要直接攻击防空系统?电子设备可靠性一直是俄军的短板,这样的误击还会继续发生,俄军飞行员驾机上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导弹未必来自正前方,很可能来自后方,一旦座舱响起遭锁定报警声,闪烁起报警信号,反应稍微慢点来不及跳伞,就得死在自己人手里,不知道会不会被算到阵亡名单里,被敌人打死跟被自己人打死,可是不一样的。

0 阅读:10
防务鹰眼

防务鹰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