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明朝首辅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下令对张府进行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因承受不住拷打,自尽而死。 这场突如其来的清算在朝野引起震动。张居正原本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曾在李太后的授意下辅佐年幼的帝王执政。他为人严厉,曾强迫年仅十岁的朱翊钧每日课前准备一个时辰功课,稍有错漏,便要面对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责罚。 张居正以《帝鉴图说》教育皇帝治国为本,实则令朱翊钧幼年极度压抑,连“背错一字”都被呵斥得惊恐不已。少年皇帝心中埋下怨意种子,但碍于朝政大权皆在太后和张居正手中,只能隐忍。 年岁渐长,朱翊钧在十八岁时曾因醉酒失仪,遭张居正严词斥责,李太后更有意废其帝位。朱翊钧被迫上“罪己诏”,几乎无地自容,心中怒火暗燃。“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张居正去世、李太后归政后,万历终于获得实权。 张居正生前推行“一条鞭法”,将各类赋役合并为银两征收,缓解了冗繁税制,数年间使国库盈余逾千万两。此举虽受部分百姓欢迎,但也得罪了无数豪强与守旧文官。更因“考成法”严厉整肃官僚,许多地方官对其积怨已久。张居正执政十年,虽富国强政,却结仇遍布朝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道尽张居正一生的政治算计与遭遇。可惜,他未曾算到,一手教出的皇帝竟成自己一门破败的根源。 万历皇帝下令查抄张府,却只得十万白银。他不信堂堂首辅十年权倾朝野会如此清廉,转而命锦衣卫严刑逼供。张敬修被押入狱中反复拷打,受辱之下,于牢中自缢。他的弟弟张嗣修因承受不住压力,也跳井自尽。张居正幼子幸得外人搭救,才免于此劫。 申时行是张居正生前举荐之人,后继任内阁首辅,却在张事清算中缄口不言,甚至默认报复进行。张党官员纷纷遭贬,张居正苦心经营的改革体系迅速瓦解。朝堂之上风向突变,“一条鞭法”名存实亡,“考成法”被废止。数年后,万历皇帝彻底懈政,日常朝会不出,四十年不上朝,国家陷入空转。 张居正虽已身死,但围绕他的恩怨与争议却成了明朝政治的分水岭。他的名字在当时一度成为禁忌,直到明末,史官方才恢复其政绩记载。如今回望,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之间的师生之怨,已不止是私人恩怨,更是改革者与既得利益的长久斗争。权力斗争,从未因忠奸分明而停止。 而张敬修之死,不过是那场风暴中的第一具尸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