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退将一语惊人,日本不怕跟中国单挑,而是怕中国的3个“帮手”! 台军退役中将

红楼背疏影 2025-11-24 11:15:21

台军退将一语惊人,日本不怕跟中国单挑,而是怕中国的3个“帮手”! 台军退役中将帅化民点破的关键,恰恰戳中了日本政府的底气与软肋——敢扛中国的外交与经济反制,全因算准短期内不会走到开战那一步,但要是韩国、朝鲜、俄罗斯这三个邻居跟中国形成联动,日本那点硬撑的架子就得散。 2025年日本军费预算突破7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采购的F-35战机数量达147架,还在石垣岛部署了射程覆盖台海的“12式”改进型导弹。 关键在于与美国的绑定,驻日美军基地数量达120个,双方“一体化威慑”计划将台海纳入应对范畴。 这种配置让日本认为与中国单独博弈存在缓冲空间,但帅化民指出的是,日本地缘上的“先天短板”才是关键问题。 第一个让日本忌惮的“协作方”是韩国。11月18日,日本领土问题担当大臣赤间二郎宣称独岛(日本称竹岛)是“日本固有领土”,韩国外交部当天召见日本公使抗议,并公开韩军在独岛周边的常态化巡航记录。 这并非简单领土争端,独岛扼守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关键航道,韩军在此部署的“玄武-3”巡航导弹,射程可覆盖日本九州工业区。 经济层面影响关键,韩国是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最大供应国,2025年前三季度对日出口额达289亿美元,若中韩协作调整供应,日本芯片产业将面临停摆风险。 朝鲜的“威慑作用”较为直接,针对日本近期军费增长和涉台言论,朝鲜《劳动新闻》明确表示“将以核威慑回应日本的战争冒险倾向”。 2025年朝鲜两次试射的“火星-18”洲际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且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日本现有的“爱国者-3”反导系统拦截率有限。 关键在于朝韩军事协作的可能性——朝韩边境部署的1.2万门火炮,若协同行动,日本西部城市群将处于火力覆盖范围,这种“近距离”威胁,对日本的威慑效果显著。 俄罗斯的“远东布局”则牵制日本北方利益。8月30日,俄罗斯东部军管区在千岛群岛(含日俄争议的南千岛群岛)开展军演,2500名士兵携700件装备演练“反登陆作战”,演习区域靠近日本北海道。 关键的是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升级,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基地驻扎着30多艘核潜艇,其中“北风之神”级可发射“圆锤”洲际导弹,直接覆盖日本本土。 能源方面,俄罗斯是日本液化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国,若中俄协作调整供气,日本冬季能源缺口将达30%,民生和工业将受显著影响。 这三个“协作方”的协同效应,恰好击中日本的“战略短板”——多线应对的压力,历史上日本有过类似经历,二战时需应对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和中国战场,最终因兵力分散失利。 当前若中韩朝俄形成协作,日本将面临“北防俄、西对韩朝、南盯台海”的三线压力,其现有47万自卫队兵力难以全面兼顾。2025年日本自卫队推演显示,若同时应对北方和西部两个方向的冲突,兵力缺口达60%。 日本并非未察觉风险,尝试以“经济合作”分化各方,但收效有限。对韩国,日本提出的“半导体合作协议”被韩方拒绝,理由是“不能以领土主权换取合作”;对俄罗斯,日本提议的“南千岛群岛共同开发”,被俄方以“需先承认俄方主权”为由驳回;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未获明确回应。 反观中韩俄近期互动频繁,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输气量翻倍,中韩半导体产业链合作深化,日本的分化尝试未能实现。 从军事协同角度看,三国与中国的协作已有基础。 中俄海军每年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演,2025年演习新增“联合反潜”科目,针对性指向日本潜艇部队; 中韩就“信息共享”达成共识,韩军雷达监测数据可实时同步中方;朝鲜虽未与中国开展联合军演,但其每次试射导弹的时间节点,与中国台海巡航形成“战略呼应”,这种互动让日本情报部门面临较大压力。 日本的另一误判,是认为美国会全面介入风险。11月15日高市早苗涉台涉独岛言论引发中韩俄朝各方回应后,美国公开表示“不介入日韩领土争端”,这种表态让日本意识到自身在美亚太战略中的定位。 推演后续走向,日本可能推进两项动作:一是继续提升军费,计划2026年将预算增至GDP的2.2%,重点采购“标准-6”反导导弹;二是拉拢印度、菲律宾等国,尝试构建“对华协作体系”。 日本在涉台问题上表态强硬,依托美国支持,但中国的“协作方”占据地缘优势,这种优势难以通过资金和武器弥补。 历史上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衰落,与忽视地缘制衡力量有关,日本当前的策略未能充分吸取历史教训。 日本的“底气”建立在“各方不会协同”的判断上。但随着中国与韩朝俄合作不断深化,这一判断的可靠性下降。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若试图介入,需正视自身地缘处境——一旦三个邻国形成协同,日本介入台海的能力将受限,本土防御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帅化民发出的提醒,明确了日本地缘处境的短板:需客观评估自身实力,重视区域内的协作力量。

0 阅读:1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