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高市早苗有着两手准备。一手是中国知难而退了,高市早苗赢了,有很高的支持率,她

论芸有事 2025-11-26 17:33:28

其实高市早苗有着两手准备。一手是中国知难而退了,高市早苗赢了,有很高的支持率,她继续当日本首相。一手是日本从根本上就对抗不住中国的制裁,叫美国人来救场,然后高市早苗在有脸面地服软,这对高市早苗影响并不大。她还有可能继续当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的第一手准备,是赌中国会“知难而退”。她的逻辑链条很简单:通过展示对华极度强硬的姿态,比如频繁炒作台海议题、高调参拜靖国神社,来收割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基本盘支持率。 在她看来,只要支持率上去了,即便是在党内斗争中暂时失利,也能裹挟民意,成为左右日本政局的“影子首相”,甚至伺机卷土重来。 这种想法,充满了对当今国际力量对比的无知,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中国。 我们在制造业全产业链上的统治力、在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上的话语权,以及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高市早苗试图用激进的言辞来触碰中国的红线,换来的绝不会是中国的退让,而是雷霆万钧的反制。 看看现在的日本经济,日元疲软,输入性通胀严重,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如果因为政治人物的鲁莽而招致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定向制裁,日本的汽车产业、半导体材料出口将遭受怎样的打击?这笔账,日本经济界算得很清楚。 高市早苗以为“强硬”是通往权力的阶梯,殊不知那是一条通往悬崖的快车道。一旦经济民生因为她的政治操弄而崩盘,所谓的“高支持率”瞬间就会转化为汹涌的民怨。 她的第二手准备,显得更加幼稚——那就是“美国兜底论”,在高市早苗的算盘里,即便因为对抗中国导致日本撑不住了,作为美国在亚太最忠实的“马前卒”,华盛顿一定会出手相救。到时候,她只需要做一个姿态性的“有面子的服软”,就能在美日的同盟框架下继续稳坐钓鱼台。 这种想法,简直是对美式霸权本质的误读,美国现在的日子好过吗?美债高企,国内通胀顽固,两党内斗白热化。华盛顿现在的外交逻辑极度功利,也就是所谓的“美国优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自带干粮、甚至能帮美国买单的“盟友”,而不是一个需要美国输血救命的“累赘”。 当日本因为自身的政治挑衅而陷入经济绝境时,美国人不仅不会雪中送炭,反而极大概率会趁火打劫——比如逼迫日本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或者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日本的优质资产。想让美国人掏真金白银来给高市早苗的政治冒险买单?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很多人习惯将高市早苗称为“安倍继承人”,因为她一直在极力模仿安倍晋三的政治风格。但经过这几轮的观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只学到了安倍的“皮毛”,却完全没领悟到安倍的“骨相”。 安倍晋三之所以能在日本政坛长期执政,靠的不仅仅是右翼立场,更重要的是他高超的“平衡术”。安倍懂得在红线边缘试探,但也懂得在关键时刻踩刹车;他懂得讨好美国,但也知道不能彻底撕裂与邻国的经贸纽带。那是一种在极其狭窄的国际空间里闪转腾挪的政治智慧。 反观高市早苗,她的政治词典里似乎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她把政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宣泄,完全忽略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生存高度依赖外部环境的现实。她没有找准日本政治的那个微妙平衡点,反而是用一种近乎狂热的姿态,试图将整个国家绑上战车。 这种极端的执政风格,导致了日本自民党内部的严重撕裂。稳健派担心她会把日本带入战争泥潭,经济界担心她会砸了大家的饭碗。 虽然她现在依然在各种场合保持高调,试图给现任石破茂政府制造压力,但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中国反制措施的如影随形,以及美国在关键时刻的冷眼旁观,日本国内的矛盾将在未来几个月集中爆发。 如果不改变这种“自杀式”的对抗策略,日本面临的不仅仅是外交孤立,更是内部经济秩序的混乱。届时,无论是自民党内部的各派阀大佬,还是背后的财阀集团,都不会允许这样一个“定时炸弹”继续留在权力的核心圈层。 高市早苗的困局,归根结底是日本右翼势力在面对世界大变局时的集体焦虑与迷茫。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崛起的事实,又不甘心失去在这个区域的主导权,于是只能用这种近乎赌博的方式来寻找存在感。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国博弈靠的是硬实力和战略定力,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高市早苗打错了算盘,也选错了对手。当她以为自己在下大棋的时候,其实早已成为了时代的弃子。 对于我们而言,只需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时间自然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而那个答案,对于高市早苗来说,注定是苦涩的。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