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会“复活”吗?上海集度汽车启动预重整|大鱼财经

新黄河 2025-11-26 19:57:37

“极越会复活吗?”11月26日,在极越车主群内,不少车主转发极越的预重整消息。11月25日,极越汽车发布公告称,其主体公司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提交的预重整申请已于11月21日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被指定为临时管理人。这意味着这家曾由百度与吉利联手打造的智能汽车品牌,正式进入资本重组,试图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盘活资产,在新能源造车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寻求生机。目前,对于极越的未来,车主们更关心的是断网危机能否彻底解除,售后能否加快速度。

预重整开启“救命通道”,聚焦战投引入与权益保障

根据公告内容,极越启动预重整的核心目标是引入新战略投资人,盘活现有资产与技术资源,同时保障用户售后权益。不同于破产清算,预重整是指在申请重整之前,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庭外协商制定重整计划,并获得多数债权人同意后,借助重整程序使重整计划发生约束全体债权人的效力,以早日实现债务人复兴的一种拯救机制。

极越方面明确表示,在预重整期间,公司将在临时管理人监督下,维持核心业务平稳运转,保障用户合法权益。这一承诺回应了市场对车主权益的担忧,此前因经营危机,极越曾出现App离线、远程控制功能异常等问题,虽已及时修复,但用户信任度仍需重建。目前,极越的售后维保已由股东吉利旗下领克品牌兜底承接。

从“明星合资”到经营危机,多重矛盾叠加致溃败

回溯其发展历程,这家诞生于2021年的企业,最初以“集度汽车”之名由百度与吉利合资组建,凭借百度的智能驾驶技术与吉利的制造体系支持,一度被视为新能源造车领域的“强强联合”范本。2023年8月,品牌正式更名为“极越”,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售价区间24.99万—33.99万元,定位高端智能汽车市场。

然而,光环之下的极越未能打开市场局面。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极越全年交付量仅13561辆,月均销量仅约1130辆。销量低迷直接导致现金流承压,2024年12月,极越经营危机全面爆发,曝出多部门解散、门店关闭、拖欠员工工资及供应商货款等问题,CEO夏一平在内部信中承认判断失误、管理效率不足等核心问题。

股东层面的分歧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百度侧重技术输出,吉利负责生产与销售,双方权责划分模糊,导致品牌缺乏统一战略规划,既未充分发挥百度的技术优势,也未能借助吉利的渠道资源打开市场。2025年5月,极越主体公司更名为浙江枫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全资控股,意味着原有的“科技+制造”合资模式或已彻底终结。

库存热销与重组悬念,行业洗牌期的生存考验

尽管陷入预重整,极越的存量资产或仍具有一定市场价值。今年4月,据原极越公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与3—4家潜在投资方洽谈,并表示“极越大概率不会破产”。但投资方身份尚未公开,行业推测可能包括传统车企、科技企业或私募基金,其核心关注点在于极越的智能网联技术与吉利提供的制造资源能否重整。

从行业背景来看,极越的困境是新能源造车行业“淘汰赛”的缩影。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本对造车新势力的容忍度持续降低。业内分析认为,极越的预重整模式为陷入困境的造车企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但最终能否“复活”,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契合的战略投资方,形成技术、资金与渠道的有效整合,同时在产品定位与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

目前,极越的预重整程序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临时管理人将牵头开展预重整相关工作。对于这家曾承载行业期待的合资品牌而言,预重整或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极越的重组进程或将成为观察行业洗牌逻辑的重要样本。

记者:刘瑾阳编辑:曹梦佳校对:王菲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莫问

莫问

2025-11-27 07:19

整毛,那么多车企,本身就还要死一批,还把钱打水飘玩。有这钱,不如找个靠谱点的车企投资股权。或者,这也是外资输入恶性竞争的一种手段,让所有车企无利润,无法更新研发,技术原地踏步。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