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开战即封门”?原因很简单,一旦中日爆发冲突,那些滞留在日本的华人就会

萧兹探秘说 2025-11-27 10:13:00

为什么要说“开战即封门”?原因很简单,一旦中日爆发冲突,那些滞留在日本的华人就会成为日本的人肉盾牌...... 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咱在日本的华人足足有103万,不是模糊的“几十万”。平时看着岁月静好,可真等枪炮一响,这些分散的居住状态,立马就成了撤侨的大难题。 别以为打仗是“先礼后兵”,真到那一步,日本自卫队的反应比谁都快。2025年11月那波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光是口头交锋,咱们12条中日航线就全停了,名古屋、福冈这些热门航线取消率直接干到65%。这还只是没开火的情况,真等导弹升空,你觉得成田、羽田这些国际机场还能正常运营? 大概率是第一时间被自卫队接管,要么划成军事禁区,要么直接成了轰炸目标,毕竟机场港口这种交通枢纽,从来都是战争里的“必争之地”。等人扛着行李往机场跑,说不定半道就被戴钢盔的自卫队员拦下来,理由都不用多编,“战时临时管制”就把路堵死了。 而且这些同胞很可能被当成“天然牵制”。日本这国家历来精于算计,真到撕破脸的时候,才不会跟你讲“人道主义”。他们很清楚,这些华人是咱们的牵挂,把人扣在敏感区域,或者用各种借口限制离境,就能给咱们的军事行动添堵。 就像2025年他们在与那国岛部署地对空导弹一样,算盘打得噼啪响。那地方离台湾才110公里,摆明了是搞威慑,真开战后拿华人当“肉盾”,完全符合他们的行事逻辑。 有人会说,咱国家有撤侨能力,利比亚撤侨不就很成功吗?可那是有前提的,当时是冲突初期,交通还没完全断,而且咱们提前预判,租了几十艘邮轮飞机抢时间。中日要是开战,情况完全是两码事。 首先是时间差,日本搞突然袭击不是没前科,当年珍珠港事件就是例子,真要动手绝不会提前打招呼,等咱们的撤侨舰队集结完毕,人家的海上自卫队早把津轻海峡、对马海峡这些要道封死了。 其次是运力,103万人不是小数目,就算咱们把所有能调动的民航客机、军舰都派过去,也得有地方停靠、有时间装卸,可战时的港口机场,要么在交火区,要么被敌人盯着,根本没法安全使用。 还有通信和信息问题,真打起来手机信号、网络大概率会被干扰。2025年俄军能靠“白芷”系统定位星链终端,日本的电子战水平也不差,到时候同胞们连个准确的集结点都收不到,就算有撤侨通道,也可能因为信息不通而错过。 更别提日本的行政效率在战时会有多混乱,平时办个签证都要等一周,战时想办离境手续,怕是连办事的人都找不到——自卫队都上战场了,谁还管你能不能回国。 咱们外交部2025年发布的赴日警示不是没道理,“密切关注局势变化,谨慎安排出行”这话里藏着深意。所谓“封门”,封的就是战时那道狭窄的撤离通道。 不是咱们国家不想救,而是战争不会给你留够准备时间,日本也不会乖乖放咱们的人走。那些觉得“真打起来国家肯定会来接”的想法,多少有点太乐观了。 103万同胞的安全不是小事,“开战即封门”的说法,本质上是提醒大家看清战争的残酷。平时多关注局势,提前做好规划,比啥都强。真等枪声响起再琢磨回家的路,那可就太晚了。战争从来不会跟你讲人情,“封门”的速度,只会比你收拾行李的速度快得多。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