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假设:若美日韩印越菲六国联手对华挑衅甚至发动战争,我们能否应对?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多线作战”的极端情况,正是中国军事建设和战略部署的基本着眼点。还可以告诉你一个真相:中国的国防准备,从来不是以某个单一国家为假想敌——包括美国。我们真正的战略底线,是具备同时应对多个战略方向的威慑能力。 美国这些年老想着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搞什么“小多边”机制,表面上喊着“自由开放的印太”,骨子里就是围堵中国。美日韩三边合作,美日菲三边峰会,美英澳的AUKUS,甚至拉上印度和越南,试图把东海、台海、南海连成一片,形成“三海联动”。这些国家各自有小算盘,日本担心东海钓鱼岛,韩国盯着朝鲜半岛,菲律宾在南海闹腾,越南想借机要资源,印度边境上总有摩擦。但他们跟美国一搭伙,就想对中国施压,贸易上卡脖子,军事上秀肌肉。去年底,美日菲在华盛顿开峰会,公开说要加强南海巡逻,帮菲律宾“维护权益”,这不就是在南海对中国下绊子吗?今年上半年,日本外长访菲,又谈海上安全。这些动作串起来,看似散兵游勇,其实是美国在背后指挥,意图把中国拖进多线泥潭。 可中国这边呢?国防建设从来不玩虚的,早把这种多方向压力当成常态来练。不是说我们天天想着打仗,而是得有底气,让那些想试水的家伙明白,动中国核心利益的下场有多重。拿战区体系来说,2016年军改后,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一字排开,每个战区都像个拳头,专管一摊事儿。东部战区盯着东海和台海方向,辖区从上海到福建,海军东海舰队、空军主力都在这儿,陆军71到73集团军机动性强,能快速响应海空威胁。南部战区管南海一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湖南,74和75集团军配南海舰队,岛礁防御和远海护航一把抓。西部战区面积最大,四川重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陆军占比全军三分之一,山地高原作战经验足,对印度方向的震慑自然到位。北部和中部则兜底,防朝鲜半岛和内陆稳定。这些战区不是孤立的,平时练联合作战,战时一键切换,火箭军、空军、海军跨区支援,信息系统连成网,确保多线不乱套。 再看核心力量,火箭军是杀手锏。2025年,美国国防部报告承认,中国火箭军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库存超4000枚,核弹头预计到2030年破1000。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些玩意儿射程覆盖第一岛链到第二岛链,精度高到能打移动目标。海军呢?舰艇总数全球第一,370多艘,包括055型万吨大驱和双航母编队,去年底福建舰服役,山东舰南海常态化巡航。反舰能力上,鹰击-21、鹰击-15这些高超音速导弹,从潜艇到舰艇到战机都能挂,专治航母战斗群。工业体系更稳,航空厂批量出歼-20,导弹生产线24小时转,高超音速项目实验室数据实时优化。去年,南部战区在南海演练,导弹从岛礁发射,锁定模拟舰队,火力全开;东部战区海空联合,战机低掠岛链,驱逐舰破浪前行。 中国应对的底气,就在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战略上,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开敌强项,专攻弱处。东部战区练海空协同,西部山地集群震慑南亚,南部岛礁基地控南海航道。去年秋季,多区联动演练,卫星链路实时调整,导弹队夜间转移,海军潜艇深潜声纳锁定。工业链完整,战时补给不愁,歼-20下线仪式上,飞行员拉杆腾空,尾焰拉长;高超实验室,风洞测试模型高速通过,数据曲线跳动。外部想多线施压?日本舰队过狭道易堵,韩国船绕菲律宾海,越南陆运单一,菲律宾岛散难聚,印度高原油轮延展。 这种准备,不是为开战,而是为和平加码。那些国家盘算联盟时,中国已从区域防御升级全域慑战。美智库兰德公司报告也承认,中国雷达声纳卫星多于美国,在南海优势明显。挑衅核心利益?代价他们扛不住。止战之戈,才是真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