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锋好几天了,怎么一直没见巴基斯坦替中国发声?   11月11日中午,巴基斯

菲菲的信笺 2025-11-27 17:21:33

中日交锋好几天了,怎么一直没见巴基斯坦替中国发声?   11月11日中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地方法院门口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2人死亡,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迅速宣称负责,而此时距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不当言论已过去四天。   当俄罗斯和朝鲜明确站出来支持中国时,巴基斯坦的沉默并非冷漠,而是被现实困境牢牢捆住了手脚。其公共债务在今年6月已突破2860亿美元,债务占GDP比率攀升至70%,其中外债达918亿美元,光是应对这些数字就足以让财政部门焦头烂额。   为了获得IMF贷款,巴基斯坦不得不实施紧缩政策,连公务员薪资都被冻结,这种情况下要在国际舞台上搞高调外交,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外部威胁更是让巴基斯坦不敢有丝毫松懈,就在爆炸事件发生前一天,印度首都新德里红堡附近也发生汽车爆炸,两国立刻陷入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边境线上T-90坦克连夜集结,JF-17战机巡逻架次翻了三倍。而印度2025年的国防预算高达78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10%,这笔开支相当于巴基斯坦全年国防预算的1.5倍还多。   克什米尔实控线的哨所全部增兵,巴基斯坦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沙欣-3”弹道导弹置于战备状态,这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下,军队注意力全放在应对印度的“朱砂行动”上,已经没什么精力关注东亚的外交风波了。   巴基斯坦国内的反恐形势同样严峻,今年1月巴基斯坦军方在开伯尔-普什图省的三次反恐行动中打死30名恐怖分子,4月又在同一地区击毙15名极端分子,但恐怖袭击仍像割不完的韭菜。   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势力与塔利班武装相互呼应,安全部队不得不分兵把守,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必须以“家门口稳定”为第一优先级。   中日之间的争端虽然事关国际道义,但毕竟隔着喜马拉雅山脉,远不如印度边境的炮声和国内的爆炸声来得紧迫。   当然巴基斯坦并非毫无表示,在联合国场合它始终坚定遵循联大第2758号决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只是这种表态更多体现在程序性投票中,而非高调的公开声明。   毕竟对于经济捉襟见肘、安全警报不断的巴基斯坦来说,外交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要么是能换来经济援助的场合,要么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议题。   中日交锋虽然激烈,但对巴基斯坦而言属于“远距离冲突”,与其花精力发声,不如集中力量处理那些能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现实问题。   这种沉默不是立场问题,而是小国在复杂地缘格局中的生存智慧,毕竟自家后院都快起火了,哪还顾得上别人家的屋檐是否漏雨。

0 阅读:108

猜你喜欢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