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个硬核判断:中国要是被卷进冲突,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施压,唯一能

经略简料 2025-11-27 17:28:27

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个硬核判断:中国要是被卷进冲突,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施压,唯一能镇住场子的办法,就是亮出绝对实力,让挑衅的一方疼到不敢再来。只有让对方付出惨痛代价,才能真正刹住纷争,换来真正的尊重和长久安稳。 莫斯科的舆论场里最近传出一个让不少人心头一紧的论断:面对这动荡局势,如果被群狼环伺,要想真正的止战与安稳,唯一能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要把那令人胆寒的“绝对实力”摆上台面。 只有当挑衅者还没出手就算清了自己会疼得无法承受时,和平才有了真正的地基。 这不是什么凭空捏造的狠话,而是俄罗斯人从自家厚重的历史账本里翻出来的血泪教训。 回看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无论是一开始想用绥靖政策换安稳,还是苏联解体后在北约东扩面前的步步退让,最终换来的全是变本加厉的挤压。 历史用一种极度残酷的方式证明:软弱就是原罪,一旦对手发现碰你不需要付出代价,他们只会更疯狂。 直到斯大林格勒的炮火轰鸣,或是后来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雷霆手段,才真正让人学会了什么是尊严。 正如俄专家卡尔涅耶夫所言,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里,丛林规矩依然有效,很多时候“让对方疼”,反而是最靠谱的保鲜剂。 既然是算账,那就得让对手算得清清楚楚。兰德公司曾经算过一笔账,真要在台海硬碰硬,只需七天,数百架战机和两艘航母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这种推演背后的底气,来自那个名为“区域拒止”的精密体系——东风-21D与东风-26B早已给第一岛链内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禁区,加上歼-20和轰-6N构成的猎杀链,这种纯军事层面的痛感,足以让任何人在按下攻击键前手抖三抖。 这就好比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不是谁兵力更多,而是那临门一脚的毁灭性代价,逼着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必须坐回谈判桌。 但现代大国博弈的痛感,不仅仅来自于硝烟。 经济上的反制同样是一种能让人瞬间清醒的“痛感教学”。2020年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现成的教训,这一跟风挑衅,直接导致两百亿澳元的出口额蒸发,这种真金白银的损失往往比外交抗议更深刻。 现在手里握着的稀土供应链、庞大的市场准入权,乃至在芯片、航天这些被西方严防死守领域的自主突破,实际上都是不对称打击的筹码。 你看现在德国车企顶着压力也要加码投资,菲律宾一边闹腾一边还不想断了合作,这就是把“绝对实力”转化为了无法割舍的利益捆绑。 俄罗斯的经验实际上给现在的亚太局势提了个醒,不管是面对美菲那个规模创纪录的军演,还是若隐若现的“群狼战术”,单纯的忍让在强盗逻辑面前行不通。 就像撒切尔夫人当年不惜万里也要打那场马岛战争一样,精确控制冲突规模,用雷霆手段展示哪怕是一点点核心利益都不容染指的决心,这种震慑才最为有效。 中国现在的东风导弹竖在那,不是为了去炸谁,恰恰是为了不让战火烧起来,就像那柄一直没出鞘却寒光逼人的利剑,它的存在本身,就在降低误判的风险。 把道理摊开说,真正的威慑不是一味的蛮干,而是一种复杂的计算题。 要让对手明白,只要不动手,大家跟着RCEP一起发财,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但如果非要试探底线,那等待他们的将是卫星致盲后的系统瘫痪,是产业链断裂的经济崩塌,更是家门口那片海域里无法逾越的火力网。 这种既能让你疼得要命,又能让你好得离不开的手段,或许才是对“绝对实力”最硬核的诠释。只有把打仗的本领练到极致,才有可能永远不用去打那第一枪。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网--中国科学家模拟解放军海军针对假想“联盟”的全面战争场景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