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73岁的左宗棠出征福建抗击法军,他向曾国荃要五万两粮饷。曾国荃说:“

山有芷 2025-11-28 17:19:45

1883年,73岁的左宗棠出征福建抗击法军,他向曾国荃要五万两粮饷。曾国荃说:“五万两不够,我给十万两。”同僚却说曾国荃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不从账面上看,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的,当时年过古稀的左宗棠,为了去福建那块死地抗击法国人,路过两江地界时张口就要五万两银子,按照官场惯例,这种筹饷不仅得不到回报,还得背上把“家底”送人的风险。   更何况,这甚至不是朝廷的正经协饷,完全是私人请求,但坐镇两江的曾国荃接下来的反应,却把所有人都看懵了:五万两哪够,既然要打仗,我给你凑十万两,这十万两白银的交情,背后藏着晚清官场最微妙的人性账本。   就在不久前,左宗棠还在天津因为同样的粮饷问题,在李鸿章那里碰了一鼻子灰,那时候左宗棠也是倚老卖老,觉得既然大家都是中兴名臣,这点面子总得给,结果现实狠狠给了这位七十三岁老帅一巴掌:讲交情没用,讲规矩你又没凭据。   气得左宗棠当场自嘲,说在北方跟“李二”抬杠不管用,不如去江南找“曾老九”碰碰运气,没想到这一碰,倒碰出了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这曾老九虽说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但行事风格跟那位清廉如水的哥哥完全是两个极端。   曾国藩那是出了名的道德楷模,而曾国荃呢,用他自己的话评价,那就是这八个字:“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平日里,曾国荃也没少因为敛财这事挨左宗棠的骂,据说这老九打仗有个习惯,赢了不仅纵容手下抢,自己更是整船整船地把金银财宝往老家运。   在很多清流眼里,这就是个贪财好杀的武夫,但左宗棠这回看曾国荃,眼神却变了,酒席之上,当曾国荃再次搬出那套“杀人如麻、挥金如土”的自我评价时,左宗棠没有像往常那样端起架子教训人,反而猛拍大腿连声叫好。   在这位即将奔赴战场的老将看来,世道变了,道德标准也得跟着变,法国人都在家门口欺负人了,这时候需要的恰恰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而是敢“杀人如麻”的屠夫,这时候手里攒着的钱若是能变成打赢洋人的枪炮,那就是“挥金如土”的大豪情。   这番话绝不是恭维,要知道,这“曾铁桶”的名号真不是白叫的,当年在那段最至暗的十年征战里,多少最难啃的硬骨头都是曾国荃啃下来的,在吉安他用一万人死磕石达开十几万大军;攻打安庆,那是拿着一万多人的家底,硬生生跟陈玉成十多万人耗了一年多。   哪怕是到了最后的金陵之战,他手里不过五万兵马,对面却是李秀成的几十万大军,他还是整整咬了两年,把太平天国最后的屏障给推平了,这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经历,让他在看着同样要奔赴死地的左宗棠时,生出了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悲壮感。   所以,当部下还在嘀咕这多给的银子是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时,曾国荃心里早就把账算透了,朝廷要钱是早晚的事,与其被动上缴,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看到那个七十三岁还要挂帅出征的老头,就像看到了当年那个在血火里拼杀的自己。   他在哥哥曾国藩那个巨大光环的阴影下活了大半辈子,所有的战功似乎都成了哥哥圣人光辉下的注脚,但这世上真正懂这种“提头搏命”滋味的人,不多了,眼前的左宗棠算一个,那一幕码头迎送,其实比十万两银子更见人心。   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荃,不仅带着全套仪仗亲自到码头迎接,甚至不顾身份直接跳上船去,搀扶着那个曾经的老对头下船,那会儿左宗棠动了情,抓着曾老九的手说了一句极重的话:你哥哥不在了,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那以往怎么看曾老九怎么不顺眼的数落,变成了一种极少见的包容,左宗棠那是出了名的嘴不饶人,这辈子骂过的人不知凡几,但他最后却笑着承认:这天下值得我骂的人不多,对你曾老九,我可是很少说坏话的。   这场看似亏本的十万两赞助,实则是两个从旧时代走出来的悍将,在晚清那个风雨飘摇的黄昏里,最后一次抱团取暖,在那个没有退路的战场前,清官还是贪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还剩下一身敢跟洋人拼命的硬骨头。 信息来源:《左宗棠》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山有芷

山有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