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哭的娃,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看完后或许有答案
“孩子动不动就哭鼻子,注定长大后没出息”,我们经常听到大人讲这样的话,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
我家有个远房小表弟,从小就是一个“爱哭包”,别的同龄孩子嘻嘻哈哈打闹成一团,他混在中间,没一会儿就哭了!
被小伙伴抢走东西,被旁人嘲笑了,他很容易哭起来,还属于那种要哭很久的孩子。
看见别人哭,他也跟着哭了,看电视的时候,经常被感动哭。
为了改掉他爱哭的毛病,家里人也试过很多方法,苦口婆心给他说“男孩要坚强一些,流血不流泪”。
父母周末还会带他去远足、去爬山,本想着通过体能训练,锻炼他的毅力,让他不要动不动就掉眼泪!
没想到训练了大半年,小表弟爱哭的毛病还是没有好转,稍有点不顺心的事,仍旧是该哭就哭。
周围的人都说,“这孩子一点也没有男孩子的阳刚之气,长大以后肯定没出息吧。”
后来家人干脆放弃纠正他爱哭的毛病,给了小表弟更多的宽容,“他想哭就让他哭个够吧!”
而跟小表弟一起玩的男孩,有个叫皓皓,他就正好完全相反,基本上就没有哭过,被打了、被欺负了也不会哭,看得出是强忍着眼泪,他的父母也是经常说“男孩子不能哭”,如果哭就被打得更惨。
为了不被打,他只能变得“坚强”起来,在外面受多大的伤都不会哭。
所以皓皓的父母经常跟别人炫耀:“我家皓皓遇啥事,都不会哭,将来肯定能混得好,成为大人物。”
小表弟和皓皓长大后,很意外,并没有混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小表弟前两年大学毕业了,进入职场后,他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别的实习生还在苦哈哈寻找客户的时候,就因为他人际关系处的好,很多老前辈主动会推荐客户给他,不仅提前转正了,还成为了公司里最年轻的主管。
而皓皓高中毕业后就出来上班了,但混了几年,依然在最底层干,还经常因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而处处受打压。
原来动不动就哭的孩子,未必不会有出息,而忍着不哭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会有出息!
“动不动就哭”跟“忍着不哭”的孩子相比,长大后有三个明显的差距,或许更有优势!
(一)情绪管理能力区别大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情绪盒子,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他们往往能更聪明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遇到不开心的事,他们会用哭泣的方式,将负面情绪从盒子里倒出来,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俗话所说的“哭一次就好了”。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他们已经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感,把所有的不开心、不如意,都一股脑塞在小小的情绪盒子里。
但每个人情绪盒子的容量始终是有限的,一旦盒子的负面情绪装得太满,最后可能就被全面引爆,要么对别人大发脾气,要么就是在心理折磨自己,这样比较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疾病。
(二)共情能力
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所以对于那些从小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因为他们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所以共情他人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因为缺乏这种情感表达的经验,就很难去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在共情方面表达就比较弱。
长大后进入社会,共情能力一定程度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关系。
(三)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心理防御的盾牌,而哭泣就是这个小盾牌的宣泄口。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遇到困难、挫折,用力哭一场,可能就将压力、不安等负面情绪给瓦解了。
他们不会背负情感包袱生活,所以他们整体的快乐指数会更高,性格会更乐观、豁达一些。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他们的小盾牌就好比城墙一样的坚固,不会轻易对人打开心扉,遇到任何事习惯性默默独自承受。
遇到极端大事面前,超过了他们内心承受的底线,心理防线就容易全面崩盘,他们可能会做出极端傻事。
所以,面对那些稍有不如意就流泪的小家伙,家长不用态度强硬地制止,适当给予他们情绪宣泄的的途径,以及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
时间最终会证明,爱哭的他们,长大后同样可以变得很强大!
如果你家有爱哭的孩子,可以这样做!
喝斥孩子“不准哭”是下下之策,既没办法解决问题本质,还可能对孩子心理及情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给点耐心去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语言表达、情感处理系统更成熟。
自然而然,孩子就会减少哭的次数,从“哭”到“不哭”,情绪处理的转变,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
很多家长担心,如果放任孩子哭泣,会不会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懦弱呢?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孩子性格的形成,包括了遗传、家庭环境、教育等不同方式,并不能单纯地将爱哭和性格懦弱是划上等号。
接纳孩子的不同,接纳他的“爱哭”,说不定孩子很快能给你惊喜呢!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爱哭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