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才人到女皇!武则天称帝如何重构「家天下」的皇权合法性?
在古代,皇帝的帝位传承那可都得给自己的权力来源找个合法性和正统性的依据。毕竟,这天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而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想要称帝,那难度简直了,这条称帝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艰难万分。为了解决 “名分” 这个大问题,给自己称帝找到合法性依据,武则天那真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搞出了不少事儿。
咱们先来说说 “人造祥瑞,制造舆论” 这一招。“天子” 这个概念,最早能追溯到商代。那时候,甲骨文记载商王是 “受天命而立”,意思就是上天使天子降生于下界,来统治万民。可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就能当天子的,上天的旨意得经由龟甲卜算出来。从商代起,这种 “天命” 的概念就一直被大家认可。后来秦始皇还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刻在了传国玉玺上,把它当作 “皇权天授、正统合法” 的信物。到了西汉时期,儒家大师董仲舒把这套说法系统地阐发成了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的理论,说什么 “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所以历代皇帝都喜欢说自己是 “顺应天意,受命于天”。但上天也不会明明白白地说选谁当天子啊,那就得通过 “祥瑞” 来传递信息。武则天想要称帝,自然也得顺应这主流价值观,得拿出 “祥瑞” 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这祥瑞嘛,你想要,那还能没有?唐睿宗垂拱四年的时候,洛阳有个地方官叫唐同泰,声称在洛水附近发现了一块白石,上面还刻着紫色字迹,写的是 “圣母临水,永昌帝业” 八个大字,然后就把这块石头献了上去。武则天顺势就把这块石头命名为 “宝图”,后来又加封为 “天授圣图”,同时呢,武则天自己也封为 “圣母神皇”。嘿,你猜怎么着?这场大戏背后的导演其实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他按照易经中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的说法,在这儿给姑母营造舆论支持呢。这还不算完,同样是献石头,还有人声称在并州的文水县发现了一块刻有 “武兴” 字样的奇石。更夸张的是,有人说看到有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站在上宫旁的梧桐树上,老半天了才向东南方飞去。你瞧瞧,这些祥瑞好像都在跟百姓展示武则天的仁德和神圣,都在说她就是真命天子降临,改朝换代那就是天命所在。一时间,舆论里请求太后登基,接受天帝命令的声音那是不绝于耳。
光靠这些祥瑞,说服力还是不太够啊,还得找出理论支撑,这天命才更显得真实,称帝也才能更合理。作为一个女性,想登上皇位,在传统的儒家政治文化里,武则天那是很难找到皇权合法化依据的。再说道教,也走不通,因为李唐皇帝宣扬自己是老子的后代,说能得到道教神灵的庇护。武则天要取代李家,道教神灵肯定不支持她啊。三教里就只剩下佛教了。载初元年,金山寺的长老法明和尚对当时流传的《大云经》进行了重新解读,给太后武则天进献了一本《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就为了给武则天登基提供理论依据。这法明和尚可不是一般人,那是佛门中的理论大家,特别擅长辩论。唐中宗的时候,他到长安游访,在一场佛道双方召开的关于《化胡成佛经》真伪大会上,一个人就把道教众人给驳倒了,最后让唐中宗废了此经,名声大噪。像他这样的理论人才,编起经书来那还不是得心应手。《大云经》里记载有一位叫净光的天女,被佛预言可以当国王。法明在《义疏》里就解读说:“神皇母临万国,子育兆人,犹如大云”,把武则天和净光天女比附起来,就为了证明武则天称帝的正当性。法明还在书里说武则天是 “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直接就说太后(武则天)乃是弥勒佛下世,应该取代唐代做天下主。还警告说,如果有人胆敢反抗,那就要受到惩罚。武则天的 “天命” 经过法明这么一献经,称帝又进一步找到了合法性依据。于是武则天颁布《大云经》于天下,还要求全国各州府都得修建一座 “大云寺”。她登基之后,更是给自己上尊号为 “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里的 “慈氏” 指的就是弥勒佛。武则天得到了理论支持,佛门也得到了好处,武则天把佛教作为武周的国教,地位在道教之上,僧人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这可真是双赢啊。
再看看 “追认祖先,抬高门楣” 这事儿。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登基,都得给自己找个真龙天子的佐证,要么拿些不同寻常的身份背景来证明自己高贵的血统,好让众人信服。武则天当然也不例外,她得抬高武氏家族的地位,给自己营造家族资本。唐代那可是个豪门社会,武则天出身的武家,跟那些世家大族比起来,根本算不上高门望族,武氏只能算是 “小姓”,骆宾王还说武则天 “地实寒微” 呢。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早年是做木材生意的,靠经商发了财,可社会地位不高。隋朝的时候,武士彟成了一名府兵,还当上了鹰扬府队正。李渊起兵后,武士彟拿出家财资助李渊,这也算是做了 “风险投资”。后来事实证明,武士彟眼光那叫一个准。李渊登基之后,武士彟被评为十七位 “太原元谋功臣” 之一,生前做到了工部尚书,还进封应国公,死后又赠礼部尚书。武家从武士彟开始,家族阶层从商人上升到了士人一级,可底蕴还是有限。后来父凭女贵,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就怂恿唐高宗李治追封武士彟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武家的门第又被抬高了不少。为了把武氏的门楣抬得更高,武则天把《氏族志》改成了《姓氏录》,说武氏是周天子的后人,说武氏源于周平王少子,因为手掌中有一形似 “武” 的纹理,其后人就以 “武” 为姓氏,就这么牵强附会地把 “武” 和 “周” 扯到了一起。这下武家人摇身一变,成了周天子后裔,周文王姬昌都成了其始祖。武则天这么一操作,武氏就承继了大周血统,就算她是女流之辈,那也是名门贵胄,看谁还敢说武姓是小姓?武则天登基后,直接把国号定为了 “周”,立周祖七庙,追尊周文王为 “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为 “睿祖康皇帝”,她父亲为 “太祖孝明高皇帝”,把武周打造成姬周的翻版,就是要宣示自己皇权来源的正当性、合法性。
终于,在公元 690 年的重阳节那天,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头戴皇冠,身着龙袍,登临洛阳则天门城门,向天下万民宣布:改唐为周,大周皇朝诞生,改元天授,自己上承于天,下顺万民,登大宝之位,称 “神圣皇帝”。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出现了。为了这一天,她奋斗了五十余年,在宫廷那充满明枪暗箭的角斗场里,在政治这充斥着权谋争斗的修罗场中,披荆斩棘,出生入死。如今,一切都被她踩在了脚下,挡在她面前的那道珠帘被撤下,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群臣,不受任何约束地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一切都如她所安排,任何人都无法逆转。武则天称帝重构皇权合法性的这些手段,充分展现了她的政治智慧和谋略,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啦,今天关于武则天称帝重构皇权合法性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这故事有意思,就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走一波,保准您往后财源广进,事事顺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