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穿越小说很少有投奔东吴的?
白衣渡江,洛水之誓,街头弑君。
这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最突破道德底线的事情,并且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那么今天就来侧重讲一下关于东吴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东吴这个国家。
曹魏有建安风骨和魏武遗风,,蜀汉有桃园结义和鞠躬尽瘁。
回想一下东吴,只有一群江东鼠辈。
曹操
孙权大帝
说到东吴,就不得不提东吴的皇帝——孙权。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写孙权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写道:“孙权,字仲谋。”
如果你觉得这么写没问题的话,可以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的: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高下立判,很明显看得出来陈寿是很讨厌孙权的。
三国志
如果让读者想一想魏蜀吴三位领导人的称赞词语的话,你会不会想到如下:
曹操:雄才大略,乱世枭雄。
刘备:英雄之君,仁德天下。
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和刘备
东吴的江东八十一郡都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打下来的,孙权在位期间唯一拿下来的一块地就是荆州,并且还是通过没有道德底线的手法拿下来的。
孙权晚年时候昏庸无道,搞得吴国政坛一塌糊涂,也为后来司马式灭吴埋下了伏笔。
在《三国志》里面,陈寿也是对孙权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番: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过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孙权本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但是怎奈他昏庸无道,生性多疑,杀了忠臣和太子,最后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吕蒙
白衣渡江是吕蒙偷袭荆州,所想出来一个缺德的计谋。
可能读者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会觉得假装成商人是缺德的事,《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
上小学的时候,看到了白衣渡江的故事,乍一看吕蒙的白衣渡江好像没什么奇特之处。
也很纳闷为什么关羽会被这种伎俩欺骗?
后来才知道,吕蒙的所作所为真的够缺德的。
第一点:背刺盟友
东吴和蜀国是一个联盟,主要是来防御北边的曹魏大军。
所以,关羽也不会过多的注意东边的防线,因为大家都是盟友。
但是谁知道吕蒙直接杀了过来,打关羽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点:破坏了当时的商人出行的规则
在三国时期,双方交战,商人还是可以正常通行的。
吕蒙倒是利用这点漏洞,假装自己是商人,骗过了蜀国的盘查。
这个操作对于以后商人的出行极为不利。
白衣渡江
第三点:杀了关羽
关羽在蜀国职位极高,并且还是刘备的兄弟。
吕蒙偷袭荆州的事情传到成都的时候,刘备一行人估计还要接关羽回来。
但是谁知道吕蒙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给关羽杀了。
这一下弄得蜀吴双方彻底闹崩,直接从合作关系变成了敌对关系。
三国演义
最后也是用一位才华极佳网友评论作为收尾:
白衣渡江,街头弑君,世族持位。
权谋诈术兴盛,仁义道德沦丧。
致使五胡乱华,九州鼎沸,天下纷乱数百年,直至唐朝才彻底结束。
得国不施仁义,治国施用权谋诈术,虽得志一时不能长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