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太多,骗术也不高,但傻子不够用”,这是一哥们评价现在的一些购物卡充值活动现象。10月24日,在河南驻马店辖区的一个县,一家超市里聚集了很多市民。 原来啊,他们是来要求退购物卡的。 不过,存在了一个问题,他们的购物卡显示的是大润发购物超市发放的购物卡。而现在他们所在的这家超市,已经由原来的“大润发”更名为“达润发”。一字之差。 不仅超市名称换了,而且老板也换了。也就是说,现在他们所在的这家超市不是之前办理购物卡的大润发超市,也就赖不上“达润发”。居民朋友们手里的购物卡又不是“达润发”超市发放的,“达润发”超市肯定不认账。 “达润发”的店员给居民们说,“老板已经换了,你们可以去其它可以使用购物卡的指定超市使用”。 这就麻烦了,如果居民到其它地方,就要跑很远的路。可能因为时间、路程远、购物门槛高,也就放弃了。而且,现在大润发是单店单管,办理购物卡的居民只能到指定的店消费。如果指定的店太高售价,那不就赔本赚吆喝嘛。 说实在话,对于这种购物卡(消费卡)我是有深切体会的,一开始说得很好,给出的优惠条件也比较诱人。其实就是一个坑,消费者是否陷进去,主要看在出现变化之前能否及时抽身。 作为发放购物卡的老板,主要是抓住很多人贪图蝇头小利的特点,卖购物卡,快速回笼资金。超市,健身会所,理发店,甚至餐馆也玩这种商业套路......,如果购卡人数或者充值数额达到一定量时,大概率就要跑路了,跑路的方法往往就是移花接木,把店转让出去或者关门,让消费者到另外指定的地方继续消费,但是到了新的地方,有可能会出一些限制条件。比如,需要在充值多少等等。 吃一堑长一智吧,如果消费者充值金额太大,就起诉对方。 但是这种购物卡(消费卡),一般而言,其实每个人充值的钱不是很多,主要是人数多。作为个体,往往会自认倒霉,最后不了了之。 说来说来,还是一些人太相信诚信这个东西,还有贪心、贪小便宜的心理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