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冷水澡,不准与外界交流,不让吃饱饭...,父亲的一系列行为令人发指——16岁少女惨遭父亲家暴,只因没有考上985高校】 吴某与妻子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但是,结婚没几年,妻子无法忍受吴某的暴戾本性,选择了离婚,留下女儿与吴某共同生活。 离婚之后,吴某一直没有再婚,他把人生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女儿考上好大学,将来有出息,当父亲的也能扬眉吐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为此,吴某努力工作,多挣钱,又当爹又当妈抚养女儿成长、读书。 2022年,女儿参加了高考,结果还不错,考分超过一本录取线,算是所有考生中的佼佼者。 可即便如此,父亲并不满意,当得知女儿录取的学校不是985高校后,马上变了脸色。 “考不上985,就复读,再读一年”,父亲冷冷地对女儿说道。 “爸爸,我还是想去读大学,录取的这个学校也不错,专业也是自己喜欢的”,女儿希望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女儿拧不过父亲,在父亲的坚持下,女儿只好复读。 为了提升女儿的成绩,2022年暑假开始,吴某抽出更多的精力在家辅导女儿学习、做功课。 到了8月份,女儿想去学校复读班学习,女儿表示:“跟大家一起学习,氛围比较好,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进步也比较快”。 不过,女儿的这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拒绝,执意不让女儿去学校复读班。 父亲斥责女儿:“在家里难道就不能复读,就不能学习吗?” 在父亲看来,学习不应该分地点,恒心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毅力、有恒心,照样能把学习搞好。而且在家里复读,减少外界的干扰,专心致志,更能心无旁骛的做题。 为了让女儿遵从自己的意愿,吴某没收了女儿的手机,不准女儿与外界交流,父亲辩解说:“手机容易分散学习精力”。 这都不算,更让女儿无法理解的是,父亲竟然将她的头发剪得凌乱不堪,吃饭的时候也不让自己吃饱。 甚至在这么冷的天气,父亲还要求她洗冷水澡,冠冕堂皇的解释说,“洗冷水澡对身体有好处”。 父亲一系列的行为让人不解。以前,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想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然而,现在父亲像变了个人似的,完全不听女儿的话,也不考虑女儿的感受,一意孤行。 曾经那个对自己呵护有加的父亲,怎么变得如此暴戾呢? 一时间,女儿想不出答案,她只想逃离当前的处境,摆脱父亲的控制。 为此,女儿向奶奶求助,奶奶得知孙女的遭遇后,气不打一处来,找到儿子吴某要求还孙女自由。 可是,吴某才管不了那么多,嘱咐奶奶少管闲事,自称这是培养孩子成才的一种方式。 “我看你得失心疯了,简直是无法无天”,奶奶痛骂吴某的所作所为。 实在是没有办法,奶奶只好向当地妇联等部门反应,寻求帮助。最后,女儿向法庭申请人生安全保护令。 1、禁止吴某对其女儿实施家庭暴力。 2、禁止吴某限制女儿的人生自由,虐待女儿。 3、禁止吴某剥夺女儿的受教育权。 此事一出,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离婚之事可能对吴某的打击不小,以至于心理出现了扭曲,性格变得更加极端。 还有的说,这当爹的也是轴,985高校是那么容易考上的吗?能考上一本线的院校已经很不错了,真是欲壑难填啊。 有的网友认为,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不要看得太重。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多方面要素决定的,比如身心健康,三观正,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强等等。 我认为,吴某的本意其实是好的,只是方法极端化了,以至于触犯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适得其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同时也要明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享有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基本民事权利。 作为家长、监护人,切勿包办子女的未来,更不应该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这不仅违背自己的初衷,还严重违背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 我记得前段时间,山东青岛一位家长出席家长会说了一段话,很有参考价值。 这位家长说:“我知道我儿子成绩不好,是一名学渣,给全班的成绩拖后腿,实在是很抱歉”。 “但是,我依然相信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原因有两点:一是他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强,这是融入社会必备的重要因素。二是有老师们的关注关心,我发现他的成绩也是变化的,有时候也能考及格”。 这位家长自称是高级心理咨询师。其实,他的发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孩子的成才并不是通过一两次考试决定的,也不是一场高考定输赢。 答卷只不过是一张纸,真正的未来应该是一幅画。 接受自身的不平凡,才有可能在平凡中活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