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导致离婚的真正原因,
是在潜意识层面,夫妻两人对感情都极度缺安全感。
夫妻的表现方式可能有不同,有的人总反复跟对方强调自己感受,有的人选择回避的方式应对,要是两人都一直维持着不安全感的姿态相处,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离。
今晚看到个新闻,程序员丈夫每月只给自己留2千,其他都给了妻子,但妻子生完孩子后也需要老公陪伴,老公回家要么躺着要么是忙,没法给到自己情感满足,所以提了离,#程序员每月只给自己留2千妻子却要离婚#
老公很不理解,他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工作了,钱都给老婆了,怎么还不满意。他们两人都觉得自己为婚姻付出,却意识不到这不是对方需要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面对分歧时,两人都无意识地维护自己安全感,导致情绪的冲突。
也有一些人意识到不安全感带来的情绪问题,但现实中要控制好很难,有没有更简单舒服的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
就是先改变沟通模式。具体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
1、多问对方真正感受
很多吵架闹离背后,都是情绪的宣泄,而当事人没法客观看待自己的感受,觉得特别憋屈,这种憋屈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对自己的认知造成了消耗后,就会想破罐子破摔,想着索性离了就不用再面对了。
不面对不代表就真的好,很多时候,人只有在面对内心真实感受时,才能认清自己。所以多去问这样说,这样想,这样做背后的真正感受,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问题。
2、在忍和离之间找第三条路
现实中很多人的思维是局限的,我称之为低维度认知。他们一般把感情问题分为两个方向,要么忍,要么就彻底分了。这样非但对自己没有好处,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孩子家庭都没法成熟解决。而高维度认知的人,他们会知道事情的解决方向有很多,
要是不想忍耐,也不想离,那应该存在第三种甚至更多的方法,以这个方向为前提去跟对方谈,去讨论,去做开放式对话。
3、谈彼此真正需求
我见过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面对婚姻没法说出自己真正需求,因为他们过去成长经历了很多打压,例如父母的话,或生活中的挫折,所以潜意识很缺安全感,总是战战兢兢的。在这种心理下,自己没办法真正表达要什么,只能间接表达。
所以在沟通中,应该谈内心需求。例如谈真想要离,那要从离这件事上满足什么?
理清需求后会逐渐发现,其实谈感情的技巧,就是谈需求,谈自己内心需要什么,这就需要个人先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认知够了才能沟通好。
#好运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