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胜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后勤保障!不从部队的指挥和战斗力这些方面考虑,中印1962年冲突中,中方能势如破竹,碾压对方,作战武器方面的革命就是班排级主战武器(步枪,冲锋枪,机关枪)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和统一制式,而对面的印军手上还是万国牌,其中的布伦式机关枪,至今印军还在使用,是中国军队抗战中的捷克式机关枪的英国授权版 。 156个重点项目1959年完成之前,中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后勤部门就像去京东下单,各个部队手上的武器,五花八门,得一一上报,后勤部门逐一解决,光是机枪和冲锋枪子弹的供应,那就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外行根本没法摸门。 后来就简单了,全军统一化,直接按照弹药基数,从上往下下发就完事了。156个重点项目完工之前,中国军队相当于都在使用PC机。有啥事得自己攒。找不到驱动程序了,那就头大了。十几个品牌,光是订货都头疼死后勤。 156个项目完工之后,中国军队等于统一使用了苹果电脑和产品。坏了直接扔,扔完了有人专业负责维护和翻新。一台坏了直接换一台,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无缝接替了。 不仅仅是便利性。在常规的枪炮飞机之类的性能上讲,中国在1980年之前基本上都是亚洲陆战之王,仅有日本自卫队的少数美式枪械才能有资格挑战。(当然海军装备除外) 越南当年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除了使用美械、苏械以外,也离不开中国提供的顶尖军援的帮助。 极少数的中方的59式仍然战场神一样的存在。至今,乌军还在使用中国当年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迫击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