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明朝第一猛将,比常遇春还猛,使百斤大刀,被砍掉半边脸力竭而死 明朝开国之初,异

明朝第一猛将,比常遇春还猛,使百斤大刀,被砍掉半边脸力竭而死

明朝开国之初,异族犬牙交错,边患不断。为了守卫江山社稷,许多爱国将领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一人最为奋勇,乃明朝第一猛将——刘綎。

刘綎,字省吾,陕西南昌人。他生而神力过人,能举数百斤重物,手持百斤大刀如翻腕方巾。

每次上阵杀敌,总是身先士卒,杀伐果决。敌人见他犹如见了鬼,无不胆颤心惊。由此,刘綎也有“刘大刀”的外号传遍军中。

刘綎生在一个将门世家,父亲刘显是大明开国名将。刘綎从小便展露过人之处,他勤于习武,钻研兵法,马术、刀法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十出头便以武状元及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为国征战沙场。

万历年间,明朝边患不断。南方苗疆一带,土司叛乱此起彼伏,北方边塞,蒙古人时常侵扰,西南地区的缅甸,更是侵犯边境,杀掠百姓。

刘綎带兵历练多年,深谙用兵之道。他先后平定南方苗族叛乱,生擒苗族头目,平定西南缅甸入侵,大败缅甸军队,平定北方蒙古骚扰,斩杀蒙古首领。

大小百余战,战无不胜,将明朝边疆稳定下来。

隆庆、万历年间,倭寇入侵沿海愈发猖獗。倭寇凶悍异常,手段残忍,屠城焚居,掳掠财物,百姓莫不受其害。

刘綎奉诏剿倭,只身深入敌阵,所向披靡。他挥舞沉重的大刀,力砍倭寇船只。

倭寇见他马上,犹如噬血饿虎,无不胆寒魂飞。终于,在刘綎率领下,沿海倭患渐渐平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称颂刘将军功勋。

晚年的刘綎,已是白发苍苍。然他善战之心丝毫未衰,仍然以国家大事为重。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崛起,犯明疆界。朝廷调兵遣将,其中就有年迈的刘綎。他虽已不惑之年,仍自告奋勇,誓要将后金匪徒打退。

这一役,刘綎率东路军,自沈阳进癿后金核心区域。由于指挥失误,大军陷入绝地。刘綎见大势已去,但没有丝毫惧色。

他挥舞着百斤大刀,如入无人之境。数十名后金兵围攻而上,刘綎浑不在意,依旧力战。他左臂中箭,右臂也中箭,满头满脸鲜血,仍然奋勇厮杀。

混战中,一名后金将砍向刘綎面门,将他半边脸完全砍掉。刘綎脸上血肉模糊,骨骼外露,但他毫不退缩,持刀继续厮杀。

从巳时战到酉时,整整八个时辰,刘綎在绝地中屹立不倒。他已经箭如猪毛,浑身都是创口,后金兵都为他的勇猛所慑服。

在八个时辰后,久经沙场的刘大刀,壮烈成仁,倒在了战场上。

刘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一个军人对国家的忠诚。他为明朝效力数十载,境内外战无不胜,叱咤风云,确实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

虽然他最后牺牲沙场,但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缅怀。

常遇春乃是明初豪杰,但终究是朝廷重用之人。而刘綎则来自世家军门,却甘于边疆效命,以国为重。他视死如归,只为报效朝廷。

可见刘綎比起常遇春,更有大丈夫风骨,也更堪称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