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决策无奈
美联储是根据《联邦储备法》于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私营机构,人家有股东。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实施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22年之前那几年,美联储每年挣好几百亿美元。23年开始由于利率太高了,支付的利息较多,美联储亏出去不少钱。
根据《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的核心政策目标是: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但在实践中,美联储面临诸多制约和无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价稳定和最大就业的平衡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衰退,从而影响就业。这俩目标天然存在冲突关系,因此美联储一直需要维持平衡。
2、全球影响
全球化使得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密切相关,海外市场的波动、国际贸易政策、地缘ZZ风险等都会影响美联储的决策。而各种突发事件: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大规模KB袭击或yq等会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但这些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
3、政策工具的有限性
利率工具的局限:在经济衰退时,利率已经接近零时,美联储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效力有限。
量化宽松的副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即购买大量金融资产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然而,量化宽松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收入不平等: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美联储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4、ZZ压力
虽然美联储是一个独立机构,但它的决策往往会受到来自ZF、国会和公众的ZZ压力,尤其是在总统选举年,政策决策可能会被解读为ZZ性行为。而鲍威尔作为一名共和党人,身份就很微妙。
5、美国数据造假
由于大选年美国各界心怀鬼胎,经济数据首发准确性降低,往往后期出现大幅修正,这导致美联储的参考依据准确性存疑,增加决策困难度。此外由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就业指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况。
6、预期绑架
美联储的政策决策会影响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市场预期以确保政策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过度或不足的沟通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因此美联储需要非常谨慎而老练的管理市场预期。
其实美联储挺难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他能解决的,但最终需要他来背锅。这么看,鲍威尔每次表态那么谨慎也是情有可原了。
半年末,银行太忙,更的少,见谅。有问题的可以直播间来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