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你的丈夫~心理案例杂拌 一些老女性,把本应放在丈夫身上的情...
妈妈,我不是你的丈夫~心理案例杂拌
一些老女性,把本应放在丈夫身上的情感需求,放在了女儿身上。
里面说到:
无法被丈夫承接的情感诉求,都被妈妈倾注到了女儿身上。
跟别人起了争执、受了委屈,妈妈会向女儿倾诉,却让她向父亲保密;
对女儿的个人生活,妈妈“充满了好奇心和掌控欲”,干涉她和朋友的社交。
还有一个女儿,跟妈妈吵架。
妈妈嚎啕大哭。
女儿马上开始全神贯注地安慰妈妈,这好像已经成为她潜意识里的行为。
女儿说:在我们家里,我不被允许有任何负面情绪,也不能表现自己的脆弱,我只能承担我妈妈的情绪,随时准备安慰她。
唉,太常见太常见了。
这些母亲有丧偶的,那是运气不好。
也有离婚的——我都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离婚。
像第二个例子里,如果这父亲不离婚,那么,不被允许有负面情绪的人就是他。他的使命就是承担妻子的情绪,随时准备安慰她。
——这谁受得了?
这都是一百多斤的附骨之蛆,贴在谁身上谁都背不动。
一辈子都在依赖,一辈子都是没脚蟹,小时候依赖父母、长大后依赖丈夫、老了依赖子女。
老吕因为工作性质,见了此类母女不少。
有一位单身女友接我电话,都得挂断。再找个借口,到楼下散步再拨回来。
我莫名其妙,问她:为啥?
她说:她妈看她接电话,一定要问是谁,可能在旁边听,可能插嘴,还一定要在事后批评她哪一句说得不对。
关键是,我这位女友都五十多快六十了。
快六十了还被管得死死的。
——她之所以终身未婚,跟这个“被管得死死的”,我觉得大有关系。
我还有一位小朋友,真的小朋友,才二十多岁,但运气不好,父亲早逝,母女相依为命。
她既有事业追求也有爱情追求。
为此,我鼓励她离开家乡去大城市。
她说:很难。因为她得带上她妈,她妈不想去外地。她又不能让她妈一个人在老家呆着
关键是……她妈比我还小,我得叫她妈一声妹妹。
我更觉得莫名其妙了:你妈为什么不能去外地?
她说:她妈不会说普通话。
那你妈为什么不能一个人在老家呆着。
她妈连水费都不会用APP交。
——我当时就跟小朋友说:如果你处理不好与你妈的关系,你的事业你的爱情,都很难成就。
做母亲的、做女儿的,都稍微反省一下。
老一代,实在找不到事做,可以去打个麻将、跳个广场舞、种个菜。
还年轻的,四五十岁的,能做工就做工,能恋爱就恋爱。
没有四五十岁就躺平成为儿女负担的。
新一代,有时候,确实也得学些“为自己活”。
不然,你女儿会出心理问题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