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就该这样做!“扶老被讹”的新闻屡见不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针对这一现象提

就该这样做!“扶老被讹”的新闻屡见不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那些扶起摔倒老人后却被无理索要高额赔偿的情况,应该按照“敲诈勒索罪”来处理。即便情节轻微不足以判刑,也应该处以高额罚款,以儆效尤。 (信息来源:李玫瑾个人账号-2024-05-28——《建议以后凡是遇到因扶老人而遭困境》)   这些年来,“扶老被讹”时有发生。有的老人明明是自己摔倒,却说是扶他的人撞倒的,还索要高价赔偿;有的老人自己摔倒,还要碰瓷地面太滑……这些事件让许多人心生忧虑,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有网友回忆,有一次,他逛街遇到一位摔倒的老奶奶,周围的人都犹豫不决,不知道要不要扶,也没人上前。   他虽然鼓起勇气去扶了,但是内心忐忑不安,生怕遇到什么麻烦。幸运的是,老奶奶非常感激,还坚持要给他买瓶水表示谢意,这才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不禁让人感慨:难道助人为乐真的变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吗?   李教授做出的建议,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善良,这不仅是对好心人的保护,更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试想一下,如果每个想要讹诈他人的人都要面临法律制裁,谁还敢轻易铤而走险?   不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仅靠法律还是不够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害怕做好事反被讹,那么我们做好事之前可以先寻找目击证人,或者用手机录像保存证据。   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教导居民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大家的互助意识,还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媒体则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在报道此类事件,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故意炒作、夸大。同时也要多报道一些正面案例,传播正能量,鼓励人们互帮互助。   作为个人,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变得冷漠。相反,我们更应该勇敢地伸出援手,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愿意付出,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温暖。   有位网友说:“与其担心被讹,不如学会如何正确施救。”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而放弃善良,而是要学会用智慧来保护自己的善意。   还有一位网友表示:“如果连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都做不到,那我们还能指望这个社会有什么温度?”确实,一个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的社会,又怎么可能是我们想要的家园?   我们更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扶老被讹”这种现象?是不是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老人不得不铤而走险?或许,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有保障的社会制度。   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在法律角度,我们可以支持并落实李教授的建议,用法律武器惩治那些恶意讹诈的行为,为好心人撑起保护伞。   从道德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互帮互助的精神,但同时也要学会用理性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同时,在制度方面,我们呼吁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人铤而走险的动机。   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是照亮这个世界的一束光。不要因为害怕黑暗就放弃点亮蜡烛,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勇敢地伸出援手,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既有法律保障,又充满温情的社会环境。   你怎么看待李玫瑾教授提出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