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对东风2号导弹的研制进入了关键时刻,但西北大漠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导弹射程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专家们绞尽脑汁,决定通过增加推进剂来解决问题,不料,一小伙却说:“必须减少600kg燃料!” 王永志的建议立刻在专家组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减少燃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质疑,王永志并没有退缩。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准的计算,他坚定地走进了总设计师钱学森的办公室。 钱学森耐心地听完王永志的阐述,随后他陷入了沉思。片刻后钱学森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决定按王永志的方案试试。 1964年6月29日,因减少燃料重量,导弹的有效载荷得以提高,飞行阻力减小,东风二号准确命中预定目标! 王永志大胆创新的设计,不仅为导弹的成功发射扫清了障碍,也让他在钱学森等前辈专家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下,他迅速成长为导弹领域的技术骨干。 1978年,当第二代战略导弹研制工作启动时,钱学森力排众议,力荐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面对新的挑战,王永志没有辜负恩师的嘱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推动了中国战略导弹的跨越式发展。 1992年,年过花甲的他,又担任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王永志和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将“飞天梦”变为现实。 即便是在退休之后,王永志依然心系航天、情牵祖国。他频频出现在各种重大工程的论证会上,为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传经送宝、指点迷津。 从贫寒少年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从火箭设计师到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永志的人生轨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奉献意识,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新华社-2024-09-24——《人物:永志不忘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