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都使用太监,但限定了“太监不得干政”。 实际上,太监几乎都是苦命的人,为了活下去,自残其身入宫,讨得一条活路。 因为这些人都没有后代,所以,他们对自己侍奉的主子特别忠诚,主子就是他们活下去的依靠。 历朝历代,皇帝死了,专门服侍他的太监几乎都主动自杀,陪着一块,这大多还是太监主动的。 也有的朝代,皇帝为了斗争需要,让太监掌权,和豪族争权。比如汉朝,太监和世家斗,到后来出现十常侍之乱;明朝,太监和文官斗,出现魏忠贤这样的权力集团。 历史书常常把这些太监写得十恶不赦,实际情况可能是另一个样子。比如: 汉朝的宦官,在斗争失败后一个个主动赴死,不连累皇帝; 明朝的掌权太监也对皇帝忠心耿耿,明朝灭亡,文官们投降了,也只有太监王承恩陪着崇宗死。 解放后,太监没有了,但出现了一些主动割掉小XX的人。 这些人,心里有利益,行为就有偏差;一般的,这样的人也没啥创造能力,几乎都在文艺圈混。 比如跳舞等等。实际上,单就文化素养来说,这些人是很低的;但他们偏偏喜欢拽几句洋文、生吞活剥几句名人的话。 不说这些话对不对,因为有语境和前后文,所以一句话并不能代表说话人的思想; 不说这些话本来的意义是什么,比如“乌合之众”指的是什么就有很多说法; 不说认知、需求、爱与非爱等等,本来就是见仁见智,要想搞明白还需要区分本我自我等等烦人的哲学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跳舞的,文化也不见得有多高,是什么精神鼓舞着他(她?牠?)出来显摆?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自宫的人,非要说“爱与性别无关”,那你(妳)为什么自宫? 古代自宫的人,有的忠诚无比,比如高力士、张让、王承恩等等;有的做出巨大贡献,比如司马迁、蔡伦、郑和等。 现在自宫的少了,出来一个,社会对他(她、牠)也很包容照顾,怎么这家伙全身都是反骨?还拿毕加索、苏格拉底、鲁迅、巴金等等的话说事。 以前,高看你了,以为你只是有担当、性格独特的人。 现在,希望你去巴黎别回来了,那里非常适合你。 相看两厌、不如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