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旅长刘飞打了一次胜仗,抓了几个日本俘虏,突然,他看俘虏中有一人很眼熟,便笑道:“山本幸雄?” 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快结束了,咱们中华民族眼看就要赢啦。就像老话说的:“大风大浪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那时候,日子特别难熬,但好多英雄儿女都站了出来,用他们的血和命,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动人的故事。 到了1945年4月26号,新四军里的第六师第十八旅的旅长刘飞,带着他的部队,把江苏省的阜宁县城给解放了。这一下,新四军就开始全面反攻了。 那时候的日军,就像秋天快完的蚂蚱,虽然还能蹦跶几下,但已经没什么力气了。新四军就趁着这个机会,一直打一直打,往日军的地盘冲。刘飞带的新四军第十八旅,就成了老百姓心里的救星,他们真的又勇敢又聪明。 阜宁县城刚解放没多久,刘飞又接到了新任务,就是要拦住一支在宝应县城的日军,别让他们去兴化地区的周庄帮忙。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刘飞想了个好办法。他看了看地形,决定在三垛镇到河口村那条窄窄的路上设埋伏,因为这条路是日军去周庄的必经之路,不管他们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得经过这儿。 1945年4月27日,天还黑漆漆的,新四军第十八旅的士兵们已经悄悄溜进了埋伏的地方。他们在一条窄窄的路上设了埋伏,就等着日军上钩。 这等着的时间可真难熬,但士兵们硬是没动,一直等到中午,河里才慢悠悠地漂来三艘日军的汽船。船上载着些东西,不过不多。刘飞觉得,这时候开枪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日军,就让他们过去了。 果然,没过多久,大批的日军就出现了。原来,刘飞他们头天晚上在河边挖了个小口子,河水就流到了低的地方,把日军的路给堵了。日军头头一看,赶紧让人搭了个临时的桥。可这么一弄,好多日军就被挤在了那条窄路上,自己送上门来成了靶子。 刘飞一看机会来了,大喊一声:“打!” 这一喊,新四军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枪声、手榴弹声、炮声响成一片,把日军吓得够呛。战斗那叫一个激烈,伪军们大多都投降了,但日军还死撑着。 不过,他们人太少,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就剩几个日军被困在那儿。刘飞在战场上转悠时,瞅见了个熟人,山本幸雄,这家伙之前两回都让刘飞给逮着了,可回回都能溜之大吉。这回第三次撞见,山本幸雄那脸啊,跟调色盘似的,尴尬得不行。 刘飞乐了,打趣道:“山本兄,咱俩真是有缘啊,又见面了!这回,你往哪儿躲呢?”山本幸雄一听,脸上挂不住,最后选择了切腹来结束这一切。 说起三垛伏击战,那可不只是打了个胜仗那么简单,那是从心里头把敌人给打败了。新四军兄弟们,那是智勇双全,计划周密,硬是把日军的援兵给堵回去了,为后面的大动作铺好了路。 这一仗,敌人丢下一千多条命,还有好几百伪军和五个鬼子成了俘虏,武器装备更是收了一大堆。最关键的是,兄弟们的心气儿更足了,对未来的大反攻也是信心满满,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战后,刘飞还亲自料理了山本幸雄的后事,给他找了个好地方安息。虽然立场不同,但刘飞觉得,无论敌我,生命都值得尊重。这份超越仇恨的人情味,正是新四军兄弟们的高风亮节。 三垛伏击战,新四军历史上的大胜仗,也是咱中国抗日那会儿的一个真实写照。它讲的就是新四军兄弟们多勇猛、多聪明,还有咱们中华民族那股子永不言败的劲儿。 那会儿,到处都是打仗的声音,每个上战场的兄弟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他们流血流汗,才有了咱们现在的安稳日子。 你看刘飞怎么对待山本幸雄就知道了,就算在最可怕的战争里,人心里的好也是藏不住的。这种不光想着打赢,还想着怎么对敌人好一点的做法,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这背后的意思大了去了,就是告诉咱们,不管啥时候都得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这些事儿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直给咱们照亮着往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