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排的现发展路子越走越窄】 天津女排是国内的王者之师,多年来长盛不衰,虽然其中成绩有过起伏,但也是短暂的,刚往下出溜,马上拉起来。 成绩的取得首先是群众支持,领导支持,把财力投入到位,这是根本。 天津是直辖市,但经济并不好,投入到女排身上的钱多了,其它项目必然少了。 保女排的成绩和热度,保排球城的名片和称号是领导的主观意愿,群众也支持。 天津做为体育弱省,把女排的成绩维持好,是共识。 天津女排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由崛起到巩固,是赵雅琴、王宝泉等教练带领头一茬球员,象丁红莹、杨洁、吕超、王莉、张娜等,一直到魏秋月、殷娜、陈丽怡等中生代球员仍然保持强劲的实力,技术细腻,作风顽强,连年夺冠。 这个阶段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从教练到球员全部本土化,全天津人。 二是在天津队中,塘沽区籍球员占了半壁江山。塘沽体校为天津队,国家队输送了很多人才。 随后职业化,天津开始引进外籍球员,胡克尔、瓦尔加斯等优秀选手与天津队本土组员混合,天津的实力仍保持强劲,成绩也很好。 但这个阶段,天津本土球员逐渐减少,挑大梁的是由外省份的球员主打,李盈莹、王媛媛、王艺竹、朱婷、袁心玥、刘晏含等都在天津打主力,成绩也不差。 其中黑龙江球员从小到天津,是天津培养出来的,像李盈莹、王媛媛、王艺竹等。也就是天津人了。 但也表现出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天津本土孩子打球人少了,没有太多的人才涌现。 黑龙江体育人才很多,但受制于经济的发展,没有省级排球队,很多孩子离乡背井到天津找出路,这也是当今一种社会现象。 人都是故土难离,家好,谁愿意到外面去?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未成年到他乡去遭罪? 家境好的,当官的孩子不会放出来的。 就像天津人恋家,不愿到外地打拼一样。 这些孩子家长的主体想法是给孩子找出路。 从兴趣出发逐渐热爱到成为运动健将和明星的发展路径是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我们中国很多运动项目大多是功利的,打小培养,舍弃少年的其它兴趣和爱好,搞出成绩,日后有出路,是大多平民家庭对孩子的一种安排,有很多无奈。 近年来,塘沽区的经济攀升,很多孩子怕苦怕累,家长也不舍得孩子吃苦,练体育的,打排球的人逐渐减少,塘沽籍球员为天津队输血功能在减弱,就是证明。 外省球迷戏称天津是“拼多多”,虽然有攻击倾向,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的确天津队本土球员太少,也就说明本土排球人才资源在逐渐枯竭,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天津队从年龄结构看,还可打几年,还可称霸一时,但明显呈现往下走的趋势。 李盈莹、王媛媛、王艺竹、陈博雅属中生代,再引进强力外援,天津仍是劲旅。 姚迪今年本想退了,但少了她,天津队还真不行。 同理,如李盈莹出国打球,或这批中生代球员老去,天津队从后继人才看很难补上。 从青年队成绩也能看出这一点。 中国排球联赛,表面看是俱乐部性质,但政府的主导的影响一直在,并根深蒂固。 如果完全职业化,李盈莹被国内外大俱乐部重金砸走,挖走也不是没可能的。 就像足球梅西,小罗等属于世界的。 如果黑龙江如一任领导就是喜欢排球,就是要不遗余力把排球搞上去,把天津压下去,把黑龙江籍球员和其他球员,包括外援都重金拿下,给更好的待遇和退役后的安排,李盈莹们能不心动?能不动回家打球的心思吗?故乡难离,谁不思乡心切? 黑龙江的经济就一直疲软下去?黑龙江的孩子以后就这么容易挖吗? 天津副攻外援莉莉俄罗斯人,显然哈尔滨的风土人情和环境更适合她们,如黑龙江队待遇好,优选东北。 江苏队、山东队多年坚持本土化,已显露出发展后劲。 天津队后劲不足,人才短缺在后几年会暴露出来,关键是群众基础不厚实。 而打包和引进外省小球员在天津培养,签终身合同等方式在真正的职业化成熟后很难走通和坚持下去。 事物是变化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