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赌约算数吗【打赌有没有法律效力】2023年6月,张某与朋友相约来到胡某

半烟评科技 2025-01-25 10:17:12

酒桌赌约算数吗 【 打赌有没有法律效力 】2023年6月,张某与朋友相约来到胡某家中喝酒。胡某开玩笑对张某说:“如果你敢喝一口我家马桶里的水,就给你10000元奖励。”随后,胡某将10000元通过转账方式转于第三人,由第三人代为保管,张某二话不说舀起一杯马桶水就喝了下去,第三人随即按照约定当场转账张某10000元。三个月过后,胡某反悔,遂向张某提出要求返还10000元,被张某拒绝后,胡某以不当得利为由将张某诉至天津市二中院。案件经审理酌情判定由张某返还胡某5000元。

生活中的各类赌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查阅相关报道和法律条文发现,由于赌约一方不履行或履行后反悔而对簿公堂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对于打赌是否有法律效力,过往有不同的判例和看法。

2008年,中国法院网曾报道,一男子李某称自己能在半个小时内喝完10瓶啤酒,同行的王某不信,打赌称如果李某在半个小时内喝完10瓶啤酒,就将自己新买的手机送给李某,李某听后在规定时间内将啤酒全部喝完,王某把手机交给李某。事后王某反悔,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退回自己的手机。法院以不正当得利为依据,支持王某要求李某退回自己的手机的诉讼请求。

2023年,大众日报报道与他人微信打赌股市涨跌,约定输的一方给对方50万元,等到结果揭晓,一方拒绝兑现赌约,被告上法庭。专家解读《民法典》规定,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口头打赌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根据律师意见,赌约双方一般不能做到“意思表示真实”,大多赌约可以看作是为了赢得“赌约”而做出的“虚假意思表示”,不能看作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本案中,天津市二中院审理认为,胡某与张某虽然均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格民事主体,双方之间的约定也是其二人真实意思的体现,但其二人酒后打赌行为,纯属在聚餐中的一种娱乐行为,而并不是为了实现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该打赌行为亦违反了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因此,胡某与张某打赌订立的契约应认定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根据最新的《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在赌约双方均存在过错的前提下,双方各自承担了部分责任,由此判定返还5000元。

在处理方式上,微信或口头“打赌”以及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所谓“赌约”,应先行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为主,法律暂不予干预,除非由此引发了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实际执行中,打赌是否有法律效力仍需要具体考虑。为了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不要做出超出公序良俗的约定。 打赌喝马桶水给1万后反悔起诉 (新浪热点综合大众新闻、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法院网等)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灭绝枪手

灭绝枪手

5
2025-01-25 14:12

打距老美啦。。。

半烟评科技

半烟评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