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竞业后是不是只能转行 【 竞业协议不是一定要签 】近日,南京的一名冷菜厨师在跳槽后继续从事相同工作,被原公司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索赔10万余元赔偿,引发网友热议。打工人应该如何维护好自己的权益,不让竞业变“禁业”?
综合过往报道发现,竞业限制不是法定义务,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约定义务,劳动者完全可以选择不签。用人单位以不签署竞业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主张赔偿。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人员仅限于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针对“不签就意味着在职的被离职,准备离职的被卡离职证明”的情况,律师表示对于签署竞业可以更加谨慎并尝试主动谈判。
同时,员工在竞业生效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用人单位超过三个月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协议并主张补偿金。但在正式解除协议前,员工仍然有违反竞业协议而被起诉的可能。
然而实际情况下,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行为已从互联网“大厂”基层员工逐步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基层员工。有求职者表示,一些企业甚至在实习期就要求他们签订竞业协议。竞业违约金往往高达一两百万元,但员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并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提供。
律师表示,若用人单位要求所有岗位的员工均签订竞业协议,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无差别地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并约定高额违约金,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目前,尚无全国性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滥用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后果进行规定,他建议立法进行规制,从而约束用人单位的行为,以抑制“微薄补偿金”与“天价违约金”的现象。 拍黄瓜的厨师跳槽后被索赔10万 (综合广州日报、澎湃新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